景氣有強心針? 3項經濟數據露端倪

景氣走向為企業、投資人的重要指引參考,本周包括國發會發布景氣概況、台經院景氣動向調查,及中央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結果密集發布,甚受外界關注。近月來新台幣匯率趨貶、台股大盤疲弱,市場資金紛找避風港,主因川普關稅新政的干擾;但財政部統計的2月出口413.1億美元、為歷年同月最佳,年增31.5%,經濟部2月外銷訂單金額494.5億美元、年增31.1%,整體優於預期,其原因與後市變化為本周總經面關注的焦點。

對此一天下大亂、情勢大好的表現,官員分析,或有企業搶先拉貨的可能性存在,2月台灣PMI跳升至54,即受惠於大陸市場消費振興及美國經濟向好的雙利多。

 三個機構的背景含括公民學研,調查方式及項目不一,綜整各家結果或能稍解近期的市場混沌。或隨農曆春節的落點每年不同,合併1月、2月的經濟數據及景氣調查,更能反映實際情況。國發會認為,目前景氣至少是橫向盤旋,反應當前國內景氣得以維持。

 川普關稅確實是市場的極大紛擾。中央銀行第一季理事會對於總體經濟近期變化的討論,出現頻率最高的字詞就是「不確定」。包括「川普2.0政策措施較川普1.0更急、範圍更大,且經常反覆不定,經濟所受可能衝擊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央行認為,川普此次上任後,美國驚奇指數及消費者信心指數波動較大,不僅市場樂觀情緒降溫,川普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已形成「恐怕不利於經濟前景」。

 此外,躲避新關稅的提前拉貨效應,已促成台灣1、2月出口及外銷訂單「淡季不淡」,隨著川普政府宣布4月2日「對等關稅」上路,3月是否拉貨再搶一波?台經院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自去年11月轉上揚後,連三月走揚,調查亦有近一半比例的電子機械業廠商看好未來半年景氣表現,業者反映終端市場需求回溫、訂單能見度趨於明朗,也顯示景氣展望不必太過氣餒。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