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台積 傳設合資公司

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與台積電計劃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以此來運營英特爾的晶片製造設施,雙方高層近期已達成初步協議,台積電不出資金但提供技術,將在該合資公司中持有20%的股份。專家分析,在台積電的支持下,英特爾的財務危機很可能將結束。

 知情人士表示,擬議中的合資企業,英特爾及其他美國半導體公司將持有多數股份,其中將包含英特爾現有的部分晶片代工廠。而台積電換取這20%股份的條件,是不會以現金出資,而是將部分晶片製造工藝分享給英特爾,並培訓其員工掌握這些工藝。

 知情人士指出,相關磋商仍在進行,尚未達成最終協議。英特爾內部仍有反對意見,部分高層擔心,這項交易會帶來大規模裁員,並削弱英特爾自身的晶片製造技術。

 消息均未獲得雙方證實;台積電也不回應市場傳言,僅表示與英特爾是客戶關係。據了解,雙方對該提議意願均不高,企業文化差異甚大、機台也完全不同,半導體業者認為可行性很低。然而川普手舉關稅大棒,以關稅弭平美台生產成本差距,加上「客戶要求」還很難說。

 英特爾新任CEO陳立武上任後,儘管他強調打造世界級晶圓代工,然按照他先前在英特爾董事會主張切割晶圓代工業務,大概率會轉型為Fab lite(輕量級IDM廠),主要晶圓代工則由合資公司來進行,一來可以專注為客戶服務,又有台積電高量產效率,兩者並不衝突。

 美國半導體戰略就是要提高美製晶片比重。業者指出,台積電手握製程良率的調校參數,勢必會導入合資企業中,最終目的將使美國擁有先進製程量產能力。

 半導體業者分析,英特爾分成產品跟代工兩大組織,為轉型做準備;對台積電來說,合資公司能避開美國的托拉斯法律問題,也解決英特爾工廠問題,站在業者角度長期樂觀看待。晶片業者也樂見其成,甚至有誘因入股卡位產能,因單一供應鏈是危險的,尤其是生產基地在非美地區。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台積電與英特爾二家合組一家公司是最差的策略,二家公司合資沒有意義,可能性不高,台積電沒有必要再養一隻老虎對抗自己,就像先前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身兼台積電法人董事曾經表示,二家公司像是柴油跟汽油,很難混在一起燒;況且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才剛上任,還沒作出一番好成績之前,應會否決該合資案。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