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風暴來襲 壽險2招應對

近期美債狂跌,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又反彈到4.4%~4.5%,加上多國機構開始拋售美債,外界擔憂恐衝擊到海外債券投資部位較大的壽險業、造成財務壓力,甚至可能引起壽險業的美債拋售潮,業者指出,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AC)項下的債券不是想賣就賣,需遵循會計準則規範,不太會有「拋售潮」,因應這波金融市場震盪,主要可拉長避險工具存續期、準備充足的外匯準備金「儲糧」沖抵。

 壽險業者認為,美元、美債的失控是「短期現象」,後續還要觀察川普的動作,現在談結果「言之過早」。美元匯率的波動衝擊將大過美債,因避險工具不多,新台幣「短線貶值、長線升值」可能性居多,預計新台幣長線會升至31至32元,對壽險業是不利的,勢必要將避險的期間拉長,一般避險工具的區間是抓三個月,現在要將存續期拉更長。另,外匯準備金水庫沖抵也要更多,避險部位須靈活調整。

 壽險業者直言,美債崩的影響沒有美元大,因債券有二種收益來源,一是收息、二是原本預期聯準會降息的話就有資本利得的空間,現在若是沒有這個空間的話,就剩債息可收。

 以壽險業的債券來說,大致可分為AC項下和OCI項下的債券,又以AC債券占比較高,雖然美債近期波動大,但要處分AC債券仍受限於會計準則規定,「不是想賣就能賣」,必須針對每一檔債券來觀察,若某一檔債券的信評突然惡化、壽險公司評估未來不看好該檔債券,認為可能在信用上會出現風險或對息收產生衝擊,還得與會計師討論是否能出售,會計師也會認定不能一次出售太多。

 據金管會保險局資料,至今年2月底,壽險業的海外投資金額高達23兆2,215億元。壽險業者說,「若台灣壽險業出現美債拋售潮,美債殖利率不可能只有現在這樣。」殖利率彈升幅度可能還會更高。以2022年美國暴力升息為例,可能導致較多債券有信用惡化情形,就有資產重分配的需求。基本上壽險所持有的美國政府公債量不大,較多以公司債為主,無論美國公債是否有危機,影響不會太大,但若買到投資等級較低的公司債,在這波金融市場衝擊需留意,若評級較高的公司債,衝擊不一定大。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