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香港分行 首季奪回海外獲利王

香港分行重返榮耀,再次成為國銀海外據點最重要的獲利來源。據公股銀行新出爐的首季海外獲利顯示,一銀、華銀、彰銀行海外分行「獲利王」,均由香港分行拿下。大型行庫管強調,香港分行獲利資產規模較大,加上目前市場利率處於相對高原期、收益較佳,以及香港金融市場產品線深度為全亞洲之冠,企業繞一圈後還是選擇此地為籌資中心,均為貢獻高獲利的關鍵所在。

 觀察近七年國銀香港分行的獲利情形,即使受到新冠疫情衝擊期間,也都有220億元起跳的規模,最低為2021年的228.7億元,最高是2023年的412.5億元,去(2024)年獲利385.1億元。

 近年來,公股銀海外獲利表現最佳的據點,常出現部分分行異軍突起的情況,東南亞、美國的據點都曾拿下過桂冠,但相較之下,香港分行的獲利表現穩定處於高位,為行庫貢獻海外獲利的重要據點。

 國銀主管對今年香港分行獲利仍樂觀看待,有機會挑戰400億元。近年來新加坡急起直追,但國銀的新加坡據點獲利,2021到2024年分別為36.7億元、55.8億元、88.6億元、93.8億元,仍未突破百億。

 行庫主管分析說,星港在金融中心的競逐上,雖都訴求市場的開放與自由化,但新加坡的產品深度不及香港,不少因政治情勢而南移的企業,繞了一圈又回來香港,或同時在兩邊安排財務調度。儘管前幾年,陸續發生過金邊分行等東協據點獲利超過香港的情況,很快又回來了,短期來看,香港分行地位無法輕易被取代,畢竟它擁有最完整的全產品線。

 一銀統計,首季海外獲利含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約占全行獲利近3成,各海外分行中,香港、倫敦及新南向地區的分行獲利表現佳,主要是透過投資收益及放款成長帶動收入增加;彰銀第一季授信量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海外獲利領先者為香港分行,主因香港仍為外資銀行在亞洲主要籌資中心。華銀首季獲利領先的海外分行為香港、新加坡及雪梨三分行,放款營運量成長較佳為東協的胡志明市及馬尼拉分行。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