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 首拋各區自管健保費

總統賴清德27日在「健康台灣全國論壇」表示,希望智慧醫療、智慧醫院成為世界領頭羊,生技產業也能成為半導體產業另外一座護國神山。他說,為改善健保財務,在因應關稅特別條例以歲計賸餘編列300億撥補勞健保,至於課徵碳費收入能否作為挹注健保財源,可以再考慮,但不管碳費有無挹注健保,政府一定會努力讓健保財務不至出現問題。

 至於健保永續改革,賴清德則首度拋出,可考慮由各區自己管理收到的保費,亦即南區收到總額,由南區自行負責,不必上繳健保署,可由花東、東部區域先行試辦。

 賴清德強調,未來癌症新藥基金會維持在一定水位,且「用多少隔年補多少」,務求癌症新藥基金保持一定水位。

 至於現行健保制度確有需要調整之處。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提出,健保仍以「按量計酬」,無法控制過度使用,也無法對高品質服務給予獎勵。若制度不改變,健保將難以永續,建議從論量轉向論質。

 賴清德對此表示認同說,健保永續問題,醫療本身就是「以人為本」,在健保體制下醫療行為不可改變此一精神。健保施行30年,當制度到某一種程度,是否要走出最後一步?就是由各區自己管理收到經費,南區收到總額,由南區自行負責,不必交由健保署、再讓健保署核定,讓各區管理。

 賴清德表示,以全區作為概念,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共同管理區域收到的健保費用,可以互相合作,有助推動以人為本的健保醫療服務,引進健康促進概念,協助民眾就醫、解決用藥問題,讓民眾就醫次數減少。

 至於有人建議,碳費收入或其他費用收入挹注到健保,對此賴清德表示可以再考慮,但按照碳費法律規定,恐怕要用在減少污染源或減少碳排放計劃上面。

 他也提及,醫藥韌性一定要建立,因應兩岸特殊情勢,國際社會建議台灣應該要有全社會防衛韌性觀點,特別是在藥物,包括原料、製造到成品,應該要有全盤規劃。

 賴清德說,希望台灣的智慧醫療、智慧醫院能成為世界領頭羊,生物科技產業成為半導體產業另外一座護國神山,國家實力因為產業,可讓世界進一步擁抱台灣。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