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匯市震盪 金融三業Q1獲利 年減逾8%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股匯市震盪,金融三業今年第一季獲利較去年同期減近1成。金管會統計,首季銀行業、證券期貨投信業、保險業累計稅前盈餘約2,706.16億元、年減258.42億元或8.72%,三業均衰退,並以證券期貨投信業減幅近3成最多。

 銀行業獲利仍居三業之首,第一季稅前盈餘1,519.4億元,雖年減1.9%,仍創歷年同期次高。其中以國銀賺最多、達1,446.2億元,年成長1.5%;外銀年成長最高,賺70.7億元,年增19.6%。但因郵政儲匯虧損49.1億元、年減60.3億元,及陸銀獲利13.5億元、年減13.4%,拖累整體獲利。

 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說明,國銀獲利成長主因為利息與手續費淨收益增加、呆帳費用減少;儲匯虧損因股、匯市評價損失與兌換淨收益減少影響,陸銀衰退主要是利息淨收益減少。

 首季年減最多是證券期貨投信業,稅前盈餘255.76億元、年減29.62%,其中3月僅賺43.98億元、月減逾6成。券商首季賺166.46億元、年減42.28%;期貨商賺22.68億元,年成長16.37%;投信業則賺最多,稅前盈餘達66.62億元、年增20.08%。

 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指出,券商獲利衰退主因是自營部位操作績效大幅衰退68.66%、承銷業務與經濟收入也分別年減22.03%、10.85%。期貨商因自營操作表現改善成長,投信業則受益資產規模擴大與基金管理費收入增加。

 證券期貨投信業近五年首季獲利波動劇烈,2021年至2025年首季稅前盈餘合計分別為355.80億元、186.06億元、225.84億元、363.38億元及255.76億元。

 保險業因投資利益減損,首季賺931億元、年減11.6%,產壽險獲利齊跌。保險局副局長古坤榮表示,壽險業首季賺849億元、年減111億元,主要因財務投資利益縮水171億元,雖承保利益增加100億元仍難以彌補,加上人事與租金支出推升業務費用36億元;產險業首季賺82億元、年減11億元,主要因承保利益小幅增加6億元,但財務投資利益減少9億元,相抵後整體獲利下滑。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