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商用飛機 美祭國安調查

川普政府繼鋼鋁、汽車、藥品與半導體後,又將箭靶轉向商用飛機、引擎與其零件,授權商務部針對它們是否造成國安威脅啟動調查。此舉也被外界視為,美國將針對商用航空產業加徵關稅進行鋪路。

 商務部9日證實,已在1日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進口商用飛機、引擎與零件展開國安調查。多家航空公司指稱,在這項消息披露前,他們對於調查並不知情。

 商務部表示,希望能在三周內就一系列問題徵詢公眾意見,其評估重點將包括美國相關進口是否集中在少數供應商,以及外國政府補貼和掠奪性貿易行為對產業競爭力造成的影響等。

 這項最新發起的調查,對於過去50年來全球航空業格局是另一個挑戰,凸顯波音與空中巴士日益面臨捲入貿易戰的風險。兩家公司並未對此發表評論。

 航空公司與製造商一直遊說美國總統川普恢復1979年《民用飛機協議》的免關稅制度,根據該協議,美國航空業每年享有75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目前全球大多數進口飛機及其零件都面臨10%的關稅。至於美英兩國8日達成的貿易協議,則是讓英國製造的勞斯萊斯引擎可以免稅進入美國。

 航空業協會執行長范尼(Eric Fanning)回應,該協會將與商務部合作,「尋找強化國內供應鏈的機會,在同時維持能讓我們在航空領域保持全球領導地位的貿易框架」。

 然而在美國組裝的飛機也無法倖免,因為飛機製造商必須對進口零件支付關稅。

 例如波音公司正對來自義大利和日本的零件繳付10%關稅。美國聯合航空上月表示,空中巴士不得不為正在阿拉巴馬州製造的飛機繳稅。

 航空業界人士指出,他們的情況與其他產業最大不同,在於航空業每年出口產品價值超過 1,350億美元。

 GE航空公司執行長柯普(Larry Culp)4月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經透露,他先前在與總統川普會面時,解釋航空業數十年來享有的免稅地位,讓該產業得以創下所有行業中最高的貿易順差。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