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編按:政府成立打詐國家隊,卻愈打愈詐,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今年5月全台詐騙案受理數已破1.6萬。本報調查採訪顯示,目前打詐瓶頸就在於金融業總是比詐團慢一步,法規限制金流不互通,很容易有斷點,不過,在金管會領軍、運用AI技術後,今年可望有所突破,有了「金流履歷」,未來詐騙金流將無所遁形,而金融業不斷提升的預警機制,可望比詐團更勝一籌!
在科技與社群媒體滲透日常生活的時代,詐騙案件不減反增,成為全民最困擾的問題。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2025年5月全台詐騙案受理數達1萬6,003件,財損金額高達87億2,967萬元,分別較4月增加0.3%與14.1%。學者指出,目前打詐困境在於詐團產業化,以及運用科技和新工具使詐騙手法更新更快速,業者則表示,民眾受騙後不自知,是另一種控管詐騙風險的壓力來源。
在全台5月詐騙案中,「假投資」詐騙就占近3成,件數達2,941件,損失更超過44億元,成為最嚴重的詐騙類型。金管會證期局也觀察到,詐騙樣態不斷翻新,平台蒐報數量居高不下。以2025年1月到5月為例,僅Meta與Google兩大平台的通報量累計已分別達81,471件與12,772件,幾乎每天都有上百起詐騙廣告或帳號被舉報。儘管通報數月增情形不一,但整體數量仍未見明顯下降,顯示詐騙資訊仍在社群平台上猖獗犯案。
若拉長時間觀察,證期局自2021年起至今,民眾針對投資詐騙的陳情案件逐年攀升,從2022年636件、2023年787件,到2024年已達941件,三年增幅近5成。從手法來看,假投資詐騙已不再局限於傳統電話或簡訊,而是結合假冒理專、社群名人、甚至偽造合法金融機構身分,再透過LINE群組、YouTube影片或APP引誘民眾一步步落入陷阱。
詐團變身產業化 分工更細
政府與金融業者積極打詐,但受騙案件和財損金額仍維持高檔,打詐究竟遇到了什麼困境?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楊岳平分析,目前從金融業、政府單位到民間,全民打詐仍難以完全杜絕詐騙的最大困境在於詐騙集團產業鏈完整,其形成組織化、產業化結構,從開發話術腳本、假冒官網,到訓練話務員、收購帳戶,以及金流轉換等都有明確分工。
詐術藉科技升級 防不勝防
其次,楊岳平說,詐騙集團運用科技、新平台的速度很快,也導致金融業和政府需要不停因應這些新的詐騙手法,對於不了解這些新事物的民眾而言,很容易被詐團的話術矇騙。
金融業者坦言,目前打詐最大的困境在於詐騙集團手法快速更新,有時民眾發現遭詐已是付款後好幾天,無論是銀行、保險、證券業或虛擬資產服務業者,在客服與內控上都面臨壓力,有時甚至一天要處理數十通客訴與警詢協助電話,儘管只是被冒名詐騙。
攔詐遭申訴 金融機構承壓
其三,虛擬資產服務業者觀察到,詐騙樣態雖看似多變,實則仍圍繞在「投資」與「愛情」兩大主軸,尤其只要市場行情一升溫,「假投資」詐騙就會隨之大量出現,且民眾受騙後所衍生問題是「未意識到自身遭詐」,反而對進行勸阻的業者提出質疑與申訴,尤其愛情詐騙案例中常見,成另一種打詐壓力。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