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與時俱進 精準補破網

隨醫療科技的持續進步,現今的醫療方式不僅效率更高,精準度也大幅提升。現在可以透過微創手術,住院時間可能縮短至2~3天,甚至可以在門診進行。這樣的變化使得保險業必須因應時代進步,調整商品設計方向及保障內容。以往醫療險的保障重點多在於提供住院期間的保障,但如今的保險產品更應著重於手術及自費醫材的醫療費用填補,或是針對特定疾病發生時的定額給付,較符合當前病患需求。

 受到醫療技術進步的影響,國人對於醫療品質的追求日益增加。許多人在健保給付的項目之外,也會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或實際需求選擇自費項目,以期獲得更完善的醫療照護。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過去十年,家庭醫療自付額支出金額增長迅速,從2013年的3,995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6,633億元,成長幅度達66%。這一數據顯示,即使擁有舉世稱讚的健保制度,國人仍需額外準備一筆費用以應對可能的醫療需求,尤其是在療程長且費用較高的癌症治療方面。

 癌症治療的方式因病發位置、癌症期數和患者的身體狀況而有差異,包括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及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等。然而,部分標靶藥物及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所需的醫材,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內,若加上其他隱形開銷,如營養補給品、薪資損失及看護費用等,都可能對患者家庭造成不小的經濟壓力。再者癌症病發年齡逐年下降,更應提高警覺並透過防癌險來補強癌症治療時的費用支出。

 在完成癌症方面的醫療規劃後,應接著檢視醫療保障廣度是否充足。許多身體狀況和疾病是無法預測的,但是可以提前進行保障規劃。壽險業者建議,民眾可把握幾個關鍵,例如加強保障不同性別較易發生的疾病、針對因3C產品使用過度導致的眼睛疾病給付,以及年長者常見的手術醫材補助等。

 科技進步改變醫療需求,選擇保單時應視自身狀況,著重於加強可能對財務造成較大影響的醫療行為或自費醫材,並檢視醫療項目的保障範圍是否全面。透過合理的規劃與選擇,能夠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並更安心地面對未來的生活。

 在規劃保險時,不妨透過廣泛的手術與醫療保障,再搭配一年期定期防癌健康保險附約與癌症達文西手術醫療附加條款,針對癌症治療需求提供更深入的保障,全面提升抗癌守護力。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