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具機業 籲與美續交涉

美國政府公布對台對等關稅暫定20%,高於日、韓的15%,對機械、工具機產業衝擊高於預期,機械公會皆呼籲政府持續與美方溝通,爭取讓台灣能有與競爭對手國日、韓相近的關稅稅率,並採防禦性匯率調控,以協助機械產業維持國際競爭力,持續根留台灣。

 機械公會1日發聲明指出,近期廠商已因新台幣匯率較競爭對手國強勢,導致外銷訂單競爭力下滑、匯損直接侵蝕獲利,關稅公布後,可能會進一步引發國際供應鏈轉移,導致國內中小微型供應鏈萎縮與斷鏈等。

 機械公會並對政府提出三大建言:一、持續與美國溝通協商,希望能夠降低對台關稅,若無法低於日韓等國,至少期望能與相同。

 二、採防禦性匯率調控。4月1日至7月31日期間,新台幣匯率升值幅度達10.92%,遠高於韓元的5.85%、人民幣的0.81%,期間日圓甚至貶值0.17%,新台幣匯率短期內大幅升值,加上設備接單期較長,台灣機械產業匯損嚴重且無法轉嫁,造成獲利嚴重縮水。

 短期內,希望新台幣匯率先回到今年4月初的水準,讓企業能有時間調整、喘息;再者日圓持續貶值,使台灣機械設備與日本產品價差完全消失,甚至還搶走台灣內銷訂單,機械產業面臨內外夾擊的窘境。

 三、研擬額外新增專案融資方案而非原本信保額度。

 工具機公會也發聲明指出,美國是台灣工具機第二大出口市場,年平均出口值近4億美元,未來加徵20%對等關稅後,勢必重創原有的價格優勢,特別對中小業者衝擊更深,恐引發市場流失與轉單效應。

 工具機公會也對業界提出四大建言:一、加速推動雙軸(數位、永續)轉型;二、建置產業生態系建構;三、推動出口轉型與海外設點;四、建立在地產業供應鏈韌性平台。

 工具機公會理事長陳伯佳1日在記者會中表示,台灣最終關稅若確定為20%,工具機業者可能要思考跳脫既有商業模式、彈性因應調整,從代理商轉型為直銷或與志同道合同業結盟直銷,多運用AI工具、數位化,B2B轉型為B2C銷售模式。

 針對匯率問題,陳伯佳建議工具機公會會員要採用長期穩定的交易幣別,善用控制風險的其他交易幣別或彈性的交易模式。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