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銀防詐 四大行動守護客戶

彰化銀行積極守護客戶資產,董事長胡光華表示,彰銀致力於確保所有客戶,都能平等地享有優質的服務,並投入反詐行動,推出「反詐守護星行動」以守護星STAR的概念,在官方網站設置防詐專區,並以「S-Stop阻詐」、「T-Training識詐」、「A-AI Fintech防詐」、「R-Reach out協力」四大行動守護客戶。

另一方面,彰銀也進行各種管控措施,如對警示戶成因與數據分析、推出「行動御守」把關網銀安全、啟用簡訊專用編碼、強化久未往來帳戶管控等。跨域合作方面,今年初與刑事警察局簽訂反詐MOU,近期更參與「金融聯合AI防詐平台」,讓異常交易行為更加無所遁形,有效守護民眾資產。

彰銀攜手工商時報,於7月29日共同舉辦「防詐無礙 數位有愛」公平待客講座,響應政府打擊詐欺及超高齡社會需求,深入探討如何利用創新科技防範詐騙、規劃安養信託以及消弭數位落差。

銀行局局長童政彰蒞臨致詞時指出,金管會非常重視三個政策,包含打詐、安養信託、還有如何建構更美好友善的金融環境。

打詐方面,這兩年來,金融業透過臨櫃關懷的提問方式,已經成功的攔阻超過2.5萬件,但每日所通報的詐騙案件卻又是層出不窮的一再出現,應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一是運用科技的力量來阻詐。另外就是充分發揮公私協力的力量,如跟刑事警察局合作,後來就明顯減少境外疑似詐騙帳戶的防範機制等。

他也提到,工商時報推出的信託神燈,說明信託商品對於安養或其他商品運用相當重要,我國邁入到超高齡社會,安養信託的設計能夠讓國人享受到更幸福、更安全、更有保障的老年經濟。另彰銀也引進容膝式ATM,是全國金融機構第一個引進來的容膝式ATM,意義非常重大,期許未來能透過金融科技的力量,讓各方面業務能夠更到位。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黃雅萍指出,數位科技的發展,帶給人們非常多便利的生活,但是也無可避免的會伴隨著一些可能的詐騙風險。

金融機構非常努力在防詐,已經做到幾乎要滴水不漏,可是詐騙集團也擁有很厲害的研發團隊,一直研發新的科技。

 而在打詐四法通過之後,已經納管七個平台,包含了臉書、YouTube、Instagram、Google還有LINE等等,要求刊登廣告必須要實名制,才能在發生問題時往前追溯。

另外,數發部也成立了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可以查詢可疑網址並處理等,透過金管會的協助跟銀行業者的幫忙,數發部邀請各銀行加入鷹眼識詐聯盟。

 統計到今年4月底,已經共同攔截了3.5萬件,攔截的金額到35億多元,這都是大家的功勞。數發部也支持金融科技產業聯盟設立「防詐實驗室」,讓詐騙風險能在第一時間被攔截與應對。未來希望讓大家面對科技帶來的一些壞處之外,也能夠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

彰銀總經理簡志光強調,透過此次講座,獲得很多啟發,從產品開發到服務流程,皆要以需求者角度出發,打造有溫度的銀行服務。今年公平待客講座延續防詐主題,更加入金融科技與安養信託,並與刑事局簽署MOU,導入AI模型偵測高風險交易,強化科技防詐力道,安養信託應以同理心設計,守護高齡與身障者數位權益,未來將邀請身障機構參與測試,縮短數位落差。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