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稅夾殺 裕日車、中華H1獲利重摔

上市車廠最新財報顯示,在第二季關稅與貨物稅議題持續延燒下,上半年營收全面衰退,裕日車、中華車5日率先公告的半年報,獲利雙雙大幅度衰退,其中裕日車第二季虧損擴大至1.64億元,單季每股虧損0.55元,累計上半年虧損3.2億元,每股虧損1.07元。

裕日車與中華車的業績顯示,進口車關稅未定陰霾重創國內車市,加上政府再補刀,放出汽車汰舊換新貨物稅補助擬加碼風聲,市場觀望情緒更加濃厚,近日再傳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有意直接整車來台,消費者「看看再說」的購車心態再添一筆,對車市將造成另一波隱形打擊。

 裕日車連續二季出現虧損,為近15年來首見,今年恐也將創公司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年虧損。裕日車董事會5日同步宣布人事調整,總經理鐘文川轉任董事長特別助理,改由裕隆汽車副董事長姚振祥接掌總座職務。裕日車強調,今年國內汽車市場面臨前所未見的衝擊,此次人事調整,主要希望可借重姚振祥的經營與管理經驗,強化公司營運體質、產品競爭力與售後服務能量。

 中華車上半年稅後純益13.29億元、年減45.91%,每股稅後純益(EPS)2.44元。中華車分析,係受三大因素拖累整體營運:首先因應國產車自製率政策調整,旗下MG品牌車銷售受壓抑,加上關稅與貨物稅議題帶來市場不確定性,使消費者觀望情緒升高,導致新車銷售明顯減速。其次,中華持續加碼投入電動車、智慧化技術,增加研發支出。第三,受大陸車市競爭日益激烈影響,轉投資事業獲利下滑。

 法人認為,除裕日車、中華車外,多數車廠第二季營運也難逃衰退,尤其車市至今不確定因素仍高,無論是進口車關稅或貨物稅調整都不明確,今年營運壓力為近年最大,預期下半年整體市況將延續上半年疲態、甚至更慘,全年車市規模40萬輛恐不保,創下2016年以來新低。

歷經今年以來一連串未定資訊,車廠主管無奈指出,關稅與貨物稅雙重不確定性,使消費者買車決策猶豫期無限延長,7月即便各車廠促銷火力全開,「結果關稅遲未定,月底又傳出貨物稅補助加碼,但內容不明,反倒讓消費者更觀望」,7月傳統旺季出現16年來同期新低的銷量。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