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成本降 7月物價續平穩

主計總處6日發布物價調查結果指出,美國對等關稅導致全球需求走疲,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加以新台幣升值,7月進口物價已創五年來最大跌幅11.78%,通膨率1.54%也連續三個月低於2%,國內物價續呈平穩。

 綜合統計處專委曹志弘表示,丹娜斯颱風使得7月蔬菜價格大漲,但由於去年同樣有颱風,因此蔬菜只比去年同月小漲5.7%,至於外食費、房租漲幅(年增率),和前一個月差不多,綜合368項查價項目而成的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1.54%,已連續三個月低於2%。

 有關川普的對等關稅,已對物價帶來什麼影響?曹志弘說,對等關稅使得全球需求走疲,以致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走跌,以7月原油、榖物及基本金屬的國際行情,和對等關稅宣布前的3月比較,多呈下跌。此外,新台幣匯率近期升值,這些都有助於紓緩國內通膨壓力,調查顯示,7月進口物價(依新台幣計算)比上年同月下跌11.78%,這已是五年來的最大跌幅。

 曹志弘表示,7月通膨率(CPI年增率)平穩,與近期原物料價格走跌及新台幣升值有關,依主計總處編製的內銷品價格指數(含國產內銷價格、進口物價)7月也比上年同月跌8.03%,同樣是近58個月最大跌幅,業者生產的投入成本將因此降低,有助於紓緩物價上漲壓力。

 至於川普所的對等關稅,勢將讓美國物價走高,台灣有些產品自美國進口,這會否推升台灣的通膨率?曹志弘表示,美國產品漲價雖然有些外溢效果,但在國際原物料價格走疲抵消下,對台灣的影響不大。

 主計總處也公布不含蔬果及能源的「核心物價」,7月漲1.70%,連續16個月小於2%,曹志弘說,這反映台灣物價是平穩的,展望8月通膨率應該和7月差不多,仍會繼續低於2%。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