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100%關稅震撼》AI戰國策 得台積產能得天下

美國總統川普釋出對半導體產業的強硬政策訊號,不僅宣示對進口晶片課徵高達100%的關稅,更再點名台積電將擴大在美投資至2,000億美元。雖台積電多次強調目前的投資規模仍為1,650億美元,但在政經壓力與客戶需求雙重驅動下,市場憂心恐將「被迫」加碼,為AI與晶片國策戰略佈局全力備戰。

 半導體業者指出,「232條款」調查結果雖未出爐,高額半導體關稅勢在必行,未來「得台積產能者得天下」格局將更明確。

 川普數度「口頭加碼」台積電的投資金額,3月稱規模上看2,000億美元,8月5日升高至3,000億美元,如今再縮回2,000億美元。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三座晶圓廠,總投資規模1,650億美元,P1廠已正式量產,P2廠完成初步設施安裝並引進關鍵設備。據悉首座特殊化學槽(Tank)完成進場與固定作業,廠務團隊到位後,施工速度明顯提升,業界評估未來每座新廠的建廠期將縮短至一年內。

全球掀地緣科技重組浪潮

 川普重啟「232條款」並祭100%關稅後,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現重組壓力。半導體業者稱,川普釋出在美設廠或承諾設廠者可獲豁免的優惠,等同明確引導全球晶片龍頭向美國集中製造。在此政策下,台積電、美光、英特爾、三星等廠商均加碼投資,掀起一波地緣科技重組浪潮。

 業界認為,美國目的在於掌握全球先進製程超過半數產能,維持其在AI與軍工應用的主導地位,降低對亞洲供應的依賴。針對台積電、三星等擁有3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技術的業者,美方未來可能進一步施壓,要求提供更多美國本地產能。

 按目前進度,台積電美國三座廠合計月產能約4萬片,僅佔其全球總產能約15%。若美方目標為掌握50%先進產能,台積電至少還需再擴建三座廠,屆時投資總額勢必再翻倍。

 IC設計業者指出,「232條款」實施後可望設有「時間窗口」,現階段已設廠者仍可享有豁免待遇;但長期來看,非美產能恐將逐步遭到排除,未來在美銷售的終端產品勢必得搭載美國境內製造晶片。

 法人強調,蘋果近期已承諾在美加碼投資高達6,000億美元,作為其主要供應商的台積電自然無法置身事外。未來不僅晶圓代工本體需在地化,連同先進封裝、研發、材料及供應鏈體系也將全數導入美國。半導體產業正邁向製造、資本與技術的雙極化時代,台積電既是最大受惠者,也將承擔最重壓力。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