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成英特爾最大股東

歷經美國總統川普要求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辭職、雙方會面又盡釋前嫌等戲劇性轉折後,美國財長貝森特證實,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外媒引述白宮官員與其他內情人士消息指出,川普政府正在洽談取得英特爾10%股權,此舉將讓美國政府成為英特爾的最大股東。

消息人士表示,美國政府的潛在投資方式,是將英特爾從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獲得的部分或全部補助,轉換成股權。

英特爾是晶片法案的最大受益者,總計取得109億美元的政府補助,補助金額與英特爾10%的股權價值相當。依據英特爾目前股價計算,10%的股權價值約105億美元。

 若美國政府取得英特爾10%的股權,將一躍而為該公司最大股東,超越目前的貝萊德(BlackRock)。截至6月底止,貝萊德握有英特爾8.92%股權,其次是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的8.82%。

 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可望成為英特爾俄亥俄州晶圓廠的奧援。英特爾原本打算將俄亥俄州打造成全球最大晶圓廠,但投產時程數度推延。川普政府格外重視英特爾在俄亥俄州的建廠計畫,俄亥俄州也是美國副總統范斯的家鄉。

 熟知內情人士表示,美國政府具體的投資規模,以及白宮是否會繼續進行這項計畫,仍有變數。白宮發言人婉拒對談判細節發表評論,僅表示,待政府正式宣布時才有交易。

 負責管理晶片法案的美國商務部對此則不予置評。英特爾則未即時發表意見。

 除了美國政府外,英特爾亦吸引日本軟銀集團投資,軟銀19日同意買進20億美元的英特爾股票,顯示對英特爾的信心。

然而最大的問題在於,政府入股能否重振英特爾的業務,讓這家昔日的晶片巨頭鹹魚翻生。英特爾陷入銷售停滯和持續虧損頹勢,且未能搭上人工智慧(AI)列車,新任執行長陳立武大刀闊斧扭轉營運,但大部分改革,都聚焦再削減成本和精簡人事。

部分分析師認為,政府介入對英特爾和美國國安至關重要,但一些專家認為,英特爾的問題不單單在資金面。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