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半導體協會舉報美4企業:美類比晶片對中傾銷幅度超過300%

中美半導體科技戰中再出現新回合。在中美經貿高層西班牙會談前夕,中國商務部13日宣布對美國進口相關類比晶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14日進一步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書,直接點名德州儀器、ADI、博通、安森美4家美國生產商,指控對中國出口類比晶片的傾銷幅度高達300%以上。

中國商務部此次發起反傾銷調查,點名四家主要晶片廠,分析指出,中國正在以具體行動反制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打壓,是否影響後續談判,外界關注。

中美14日至17日在西班牙馬德里進行第四輪經貿會談,在此前夕,美國12日把23家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中國商務部隨即宣布,對美國進口相關類比晶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並針對美國對中國積體電路領域相關措施,發起反歧視立案調查。

作為長三角電子業生產重鎮,江蘇半導體協會14日表示,申請調查的產品為,美國相關類比晶片中使用40奈米以上製程的通用介面晶片、閘極驅動晶片。通用介面晶片用於連接各類設備、系統或元件,以達到高效的資料傳輸及訊號轉換。閘極驅動晶片則用於增強控制器的閘極控制訊號輸出、控制功率半導體器件的導通與截止的積體電路晶片。

江蘇半導體協會測算,在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的傾銷調查期內,自美國進口的通用介面晶片傾銷幅度達302.41%,閘極驅動晶片傾銷幅度更高達458.51%,遠超正常貿易範疇,構成典型的惡意傾銷行為。

此外,2022年至2024年,美國進口的類比晶片分別為11.59億顆、12.99億顆、15.9億顆,規模不斷擴大。從市占率來看,美國相關類比晶片在中國市占率從2022年的35.4%升至2024年的44.98%。協會指出,這對大陸相關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從2023年起由盈轉虧,2024年虧損額進一步擴大7.05%,開工率較2022年下降17個百分點,研發投入能力被嚴重削弱。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指出,不論是反歧視調查還是反傾銷調查,都是為了更清楚了解現實情況,提供更準確的實施基礎,進而減少市場不公平行為。

(相關新聞見A8)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