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32調查 恐擴大G2貿戰

川普政府再度針對進口商品啟動國安調查,美國商務部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擴大調查範圍至鎖定機器人、工業機械和醫療器材,這項行動被被視為是美國為進行新一輪關稅的預備動作。若這些商品遭施加關稅,勢必讓消費者、醫院和製造商蒙受成本增加的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機械設備和醫療器材,本次調查涵蓋項目許多正是中國出口強項,加上中美持續針對貿易談判交涉,美方此次行動,恐將擴大G2戰火。

《聯邦公報》24日發布公告指出,美商務部已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在9月2日啟動調查,將評估上述進口產品是否威脅美國國安。美總統可對被視為攸關國家安全的商品課徵關稅,商務部有270天的時間提出政策建議。

川普政府先前曾引用232條款對汽車及其零件、銅、鋼和鋁課徵關稅。針對藥品、半導體和晶片組件(例如矽晶圓、晶片製造設備及相關下游產品)的進口調查也在進行中,在針對特定產業的調查後,美國可能對產業實施的新關稅,都將疊加在川普原就特定國家設立的對等關稅之上。歐盟和日本已與美達成協議,可免於課徵額外關稅。

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資料,2023年從墨西哥及中國進口量分別占美國機械設備總採購量的逾18%和逾17%。此外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資料,去年汽車業安裝工業機器人達1萬3,747台,這些機器人製造商很少在美國生產,恐讓汽車業成為潛在受害者。

最新調查擴大可能被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在機器人與工業機械領域,主要調查範圍涵蓋電腦控制的機械系統、銑床以及廣泛用於工廠的沖壓和壓製機器。個人防護裝備方面,遭調查的項目有手術用口罩、N95口罩、手套,以及其他醫療耗材,包括注射器、針頭、縫合線、導管和紗布和處方藥等。調查範圍也擴展到進口醫療設備(例如輪椅、病床)以及診斷和治療設備(例如心律調節器、胰島素幫浦和心臟瓣膜)。

美國商務部正徵求企業意見,討論議題包括針對這些產品的預期需求、國內產量能否滿足本地需求以及外國供應鏈角色等。企業也受邀概述外國補貼影響及川普政府提到的「掠奪性貿易行為」。(相關新聞見A8、A10)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