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重分類爭議白熱化 財委會變更議程要求金管會專案報告

是否該用資產重分類來讓壽險公司淨值「由負轉正」的爭議越演越烈,最新動向為財委會本周輪值召委,民進黨籍立委鍾佳濱已決定變更周三的議程,追加要求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對於資產重分類問題進行專案報告,並且要求國庫署長蕭家旗率八大行庫備詢。

據悉,八大行庫被要求一併列席備詢,主要是由於包括合庫、兆豐、一銀、台銀、土銀等多家大型行庫當年參與潤成控股出面買南山人壽的聯貸案籌組,同時現在南山人壽淨值實際上已經負的,而且還經過金管會的對外證實,由於潤成控股這起聯貸案的擔保品,就是南山人壽的股票,因此立委要求各大行庫也一併列席,說明該如何因應這個南山人壽淨值轉負的現象,提出相關因應措施來面對擔保性不足的衝擊。

投資海外債券的價損導致壽險公司的淨值衝擊,是否能用資產重分類的方式來幫業者「由負轉正」,近來是金融圈最大的爭議話題。除了金融圈已有呼聲:「不能只獨厚壽險公司,要的話就要連銀行、證券一起開放」之外,也有金融圈業者透下透露,其實連壽險業者之間,壽險公會內部都沒有達成共識,業者也還原公聽會當天現場的交鋒過程,以及公聽會後各壽險業者之間動作頻頻指出,極力向金管會爭取的事實上只有「兩家壽險公司」。

對此,除了產學界爭議擴大,立委之間更是幾乎全面反對,因此召委特別變更議程要求進行專案報告。就有立委私下直言,這種作法除了等於「圖利特定業者」之外,證券及銀行在投資債券上也受到很大的衝擊,甚至金管會先前列出的「大到不能倒的6家銀行」,因為相關衝擊而不能在普通股權益的資本適足率指標達標:「那麼是不是也應該變更銀行業者的分類標準?」至於保戶權益,立委也指出,正如同銀行有RTC,現在保險也有保險安定基金的機制,保戶權益不能成為金管會對業者「例外」處理的藉口。

倘若以銀行、證券、保險等三大業別的財務槓桿來觀察,也有金融圈人士直言,現在財務槓桿最大的就是壽險公司,遠遠超前銀行或證券業者,當時金管會為壽險公司大開海外投資方便之門,就已形成金融監理上跨業別相當的不公平,甚至當時很多旗下沒有壽險公司的金控想併一家壽險公司,就是因為這種跨業別的不公平已妨礙金控業者的併購進行或投資放款等業務的推展,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現在金管會想透過淨值重分類的方式來善後,此例一開只是造成更多的不公平,甚至因此養成業者日後在經營業務的道德風險,因為反正監理機關連變更監理方式的作法都能用,業者也因此更加沒有風控意識。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