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H鄭顯聰:台美合作最好時機在2025年 目標達10萬輛經濟規模

美國台灣形象展於美東時間12日於華府登場,鴻海電動車開放平台MIH執行長鄭顯聰在智慧移動論壇指出,台美合作最好時機是在2025年,他同時在會後受訪表示,美國剛通過通膨削減法案(IRA),對電動車會是很大商機,以MIH目前累積產能,3年內有望在美國可達到一年10萬輛經濟規模。

鄭顯聰說,在美國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設計能力、供應鏈體系與製造彈性,美國很希望把美國製造的火力找回來,手機、電腦等產品已經回不去,相對電動車營運本地化,也就是鴻海劉董所言「BOL」,MIH在俄亥俄州、威斯康辛州有生產基地,也將建立在地供應鏈,估計可以召喚100家供應鏈體系,不容易運送的椅子、沖壓大型件等就近發展,其它電池、PCB電子相關等可從台灣運過來,軟件則是全球布局。 

鄭顯聰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喊出2030年一半以上要電動車,美國市場一年生產1700萬輛,一半就是850萬輛,只要拿下百分之一、就八萬輛,看好美國市場非常有機會,此次鴻海特別把Model E車款運抵華府台灣形象展,SUV、皮卡等大車已是美國主流,Model E為大型轎車,且外型是由歐洲賓尼法利納設計,但內部電機、電池系統等採用台廠,還有一顆台灣的心,意義重大。

他認為,軟體需求也是非常大,不能只專注硬體,尤其車子賣一部只能賺一次,但售後還有AI、自動駕駛等服務,都是科技島國台灣可以持續賺錢的機會,未來智慧電動車不是兩年換一次,而是三個月就要服務軟體升級,要趕快跟矽谷新創產業連結與合作,會是很大的機會,他也坦承,美國市場大,但不是沒有挑戰,最大的挑戰還是人才「現在誰找到人才、誰就是老大」。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