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衝擊 國際板債前九月發行量腰斬

升息造成發債成本拉高,加上壽險公司投資額度所剩不多,前九月國際板債券新發行137檔,比去年同期少近19%,發行量159.86億美元,則是「腰斬」,比去年同期少近202億美元,減幅55.8%,10月至今尚未新掛牌債券,全年恐創2013年之後、即九年新低量。

但同時間,國際板債券提前贖回量亦大量減少,9月完全無提前贖回,前九月則共有18檔債券被提前贖回,僅占同期間觸及可贖回條件債券的17.8%,亦比去年同期少了65%,前九月提前贖回債券總金額有80.16億美元,占此期間可提前贖回債總金額的37%,比去年同期少近21%,即有一半以上的發行者「惜債」,不輕言贖回,與前幾年情況大不相同。

到9月底國際板債券流通檔數還有868檔,流通餘額2,071.73億元,75%以上是壽險業者持有。

為發展台灣的外幣債券市場,金管會自2006年推出國際板債市,亦推動人民幣計價的寶島債,原本希望成為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之一,提升台灣國際金融地位,但發展前八年規模都不大,直到金管會在2014年開放壽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可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才帶動國際板債市大規模成長,一些國際知名機構亦來台發外幣債券籌資。

國際板發債規模在2016年達到高峰,當年有175檔債券發行,規模共計493.73億美元,但亦被批評錢流海外,利率不公平等,最後金管會只好限制壽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不得逾已核國外投資額度的145%,即國外投資加計國際板債券,最高不逾各公司可運用資金的65.25%。

加上金管會亦有限制壽險業要投資的國際板債券,必須滿五年才能提早贖回,限縮彈性,即影響發行人意願,發債規模逐年下降,直到2020年因利率低檔,大量國際板債提前贖回,壽險公司空出額度,急尋債券投資,才衝出一年195檔債券發行,金額共601.56億美元的新高。

但事隔二年,今年則是因快速升息,提早贖回債券大減,壽險業先投資美債,加上發債成本升高,發債規模縮小,今年前九月國際債新發行量僅159.86億美元,若第四季新發債量未逾77億美元,就會是九年的新低。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