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祭人才管制 海歸派兩難

中美科技大戰中人才成為焦點戰場,拜登政府對中晶片禁令直接從該方面著手,限制美國公民在沒有許可證情況下幫助中國從事相關半導體項目,衝擊擔任陸企高管甚至創辦人的中國海歸派,已有減持股份套現動作出現。

禁令發表後,陸媒初步統計,中國約20家半導體企業的37名高管具有美國籍,當中數家是當地市值前20大半導體業者,且多家業者創辦人兼董事長有美籍。

華爾街日報16日整理出,大陸16家半導體上市公司,至少有43名高管具有美籍,這些高管幾乎都曾任職矽谷半導體大廠,部分是透過「千人計劃」回到中國,但當前的禁令使這些海歸派陷入兩難,究竟要選擇保住美國籍,還是為了個人事業留在中國。

值得關注的人物包括設備大廠中微半導體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尹志堯。憑藉過去在英特爾、科林以及應用材料高管的經驗,尹志堯在2004年以60歲之齡在上海創辦中微公司,隨後研發出首台蝕刻機,成功打破美企與日企在該領域的壟斷。

中微是中國罕見技術有所突破的案例,但包括尹志堯、執行副總裁兼營運長杜志遊、等離子刻蝕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倪圖強在內,有六名高管擁有美國籍,此次禁令讓公司處於艱難十字路口。

中微公司10日披露,三名擁有美國籍的核心高管尹志堯、杜志遊、倪圖強,7月底已開始減持計畫,至多分別可能減持0.179%、0.094%、0.049%。如尹志堯在8月中旬至9月底已將持股從1.034%減持至0.954%,未來其持股可能再壓低至0.864%。

中國多家市值前列的半導體公司其掌門有美國籍,包括盛美半導體創辦人兼董事長王暉與多名高管,蘇州思瑞浦董事長兼執行長周之栩等多名高管,瀾起科技創辦人兼總經理戴光輝等。兆易創新、北方華創等也受波及。



工商時報 楊日興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