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限空 熊市反彈有譜?錯殺股吹反攻號

美股四大指數21日齊步反彈,加上金管會擴大限空令,股市現新契機,包括台新等八家投信研判,台股短線有機會熊市反彈,此時投資可留意「恐慌錯殺股」,著眼長期趨勢並擇優布局,包括高速運算、伺服器、電動車等前景持續看好;短線上,內需、記憶體、面板或跌深股可留意。

投信業者也建議,大型半導體股正處在美國晶片法案風暴核心,不妨暫時避開。

台股近一周指數破底,主要是恐慌情緒造成,半導體類股近日受美國晶片法案衝擊,股價被打趴。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表示,部分產業如近期受此影響較深的矽智財族群,帳面上的大陸營收占比高,但實際相關者多半只有個位數占比,多數業者早將大陸市場營收排除在財測之外,過去的數字不少是一次性的訂單,被恐慌氣氛錯殺的標的,值得留意。

台新高股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劉宇衡指出,台股面臨最大壓力是美股及美元,而通膨是關鍵因素,聯準會以加速升息壓抑通膨,11月升息3碼機率達9成,市場也已反應此一預期,在相關數據止穩後,台股有機會熊市反彈。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表示,美國晶片法案現階段影響似乎不大,但從本益比(PE)來看,台灣IC設計股享有高PE,是因為中美晶片產業相互競爭,IC設計業兩邊得利,如今IC設計的成長性被破壞,不再享有高本益比。

科技股供應鏈由上游到下游,正各自盤點庫存,庫存去化初步獲得些許成果,但仍等待需求東風來臨,而台灣電子業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需求大宗,預料整體庫存調整有機會在明年上半年逐漸落底。

新光投信資深協理吳文同、瀚亞台股投資總監劉博玄認為,高科技股面臨的外在變數太多,電子終端需求滑落、通膨與戰爭衝擊、買氣不佳、庫存水位過高等問題持續,將影響2023年科技股營運。而中美晶片大戰,將使供應鏈壁壘分明,台廠原本左右逢源的優勢消失,被迫只能選邊站,皆不利科技股表現。

保德信大中華投資團隊資深經理廖炳焜及富蘭克林華美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郭修伸認為,台美財報季密集登場,市場聚焦科技股第四季展望,在需求不振及庫存偏高之下,科技股評價下修循環將是進行式。投資人宜靜待時間消化不確定因素。

 

17e6116f7d0549600afa22f1f27e0fd1_600X600.jpg

 

 


工商時報 李娟萍

延伸閱讀

限空打空!跌深股題材護體 16檔大盤點

投信:四大變數牽動台股

訂單能見度高 化工族群法人新寵

台股本周挑戰重返萬三

台股築底止跌 得看美股臉色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