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房市吹冷風 近期62%建案零成交

高雄房市走過去年飆漲階段之後,現在面對「客戶不願加價,建商降不了價」的對峙期,加上年底選舉因素、投資客退場、只剩剛性需求等因素,10月10日和16日兩天假期,出現罕見的看屋人潮明顯下滑,且成交冷凍,55個案場大約62%,成交是零,即使有成交,多數是1件或2件,此一現象相當罕見。

根據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針對高雄市13個行政區,10月10日到16日的看屋來人和成交戶數的統計資料顯示,從北到南的55個成屋、預售案,零成交建案高達34個,占比約61.81%,即使有成交,多數都是1件,最多的,只有3件,此一罕見現象顯示,高雄房市「等於蛋黃、蛋白都破了」。

最主要的關鍵因素是,「客戶不願加價,建商降不了價」的價格僵持,業界人士指出,這是高雄房市去年第四季每坪平均飆漲6到10萬元之後的結果,而且,此一現象不只存在新屋市場,中古屋市場也是如此,「屋主就是不降價,買方就是不加價」。

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會長黃詩萱表示,高雄房市變慢很多,除了價格之外,今年11月26日有縣市長選舉、投資客退場、以及只剩剛性需求等三大要素,也具有關連性。

黃詩萱指出,投資客退場,或變得相對保守,當然與前一波房價飆漲有關,在投資客預期報酬有限的情況之下,進場意願就變低了,因此,使得有些預售案為了吸引投資客,祭出定簽低價金的促銷模式。

一位業界說,仁武有一場建案,開案前預約了400組潛在客戶,看了一輪之後,簽約成交的少之又少,價格也出現鬆動。

業界指出,在市區出現每坪32萬元到33萬元的早鳥價格銷售手法之後,包括仁武、楠梓、橋頭、甚至左營的建案,未來在銷售,將有一定程度的壓力。

業界說,代銷為了順利銷售,當然希望建商能夠降價,但,建商也會考慮,在多案同時線上銷售的情況之下,如果同意其中一案降價,其它的個案是否會被要求比照辦理降價求售?將是建商的兩難。

業界表示,在價格僵持的過程中,難以預測會持續多久,因此,在未來的一段期間,將是個案表現的時代。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