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前行政院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指出,9月8日英國女王駕崩,一個月後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這兩件事有何關係?
這讓我想起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際,當年11月4日伊莉莎白女王移駕LSE(蔡英文遊學地),心念滿目蒼夷的金融中心,面對滿座經濟學家,女王提出一個簡短的問題:Why did nobody notice it?全場啞然,研究中心主任不得已回應,講了一句說了等於沒說的話:At every stage someone was relying on somebody else and everyone thought they were doing the right thing,簡單的說,就是搞不清楚,推卸責任。
2012/12/13女王造訪英格蘭銀行,一位主管自告奮勇要回答四年前的問題,結果說法還是令女王失望:「危機發生前,金融城太過自滿,很多人認為監管沒有必要」(大家都太鬆懈了)。十年以降,女王已薨,仍沒人給她滿意的答案,直到一個月後,瑞典皇家科學院再將金融議題拱上世界舞台。
2022/10/1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由三位美國學者戴上桂冠,其中柏南克因曾擔任聯準會主席,當然眾所矚目。三位學者以八零年代對銀行擠兌與金融危機互動關係的研究為基礎,成功詮釋銀行社會功能,避免金融事件引發的經濟危機。柏南克更以大蕭條為背景,說明銀行擠兌甚至倒閉時,由於借戶資料流失,快速重建不易,減損社會將儲蓄引導至生產的能力,致使金融危機更難善後。
陳冲指出,柏南克等三人的創見,以現在眼光看來也許不足為奇,但誠如諾獎主辦單位所言:「近期全球面臨經濟衰退,以及疫情引致經濟低迷兩大危機,各國央行及金融監理機關採取的行動,幾乎都是基於這些得獎人的貢獻」。換言之,自2008年迄今各國採取的因應措施,諸如QE(數量寬鬆)、Blanket guarantee(全額保障)、買入銀行欠缺流動性資產等,都是避免倒閉的邏輯思維;甚至美國為避免危機擴大,有主動發給銀行執照的特例。這些措施由柏南克執行,其實再自然不過,也可解決問題於一時,尤其在金融危機發生初期,可以避免銀行對同業、對客戶的credit freeze,但吸毒上癮後,如何戒毒?多年來所謂的QE2、QE3、乃至QE4,美國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由2008年的兩兆美元,成長到2022年的九兆美元,應該都是這種後遺症。
陳冲指出,女王的疑惑,學者當然可以用華爾街事前過於自信、主管機關缺乏風險意識解圍,然從市場實務觀察,持續成長的貪念,也是主因。看到華爾街高薪,其實金融界人士應了解,豐厚的獲利不當然要轉換為高薪、紅利或獎金,而是有一大部分應作為提升柏南克等所說的「信用中介成本」,這是指將資金從最終存款人引導至優良借款人的必要花費,包括篩選、監督、會計、各項提存、呆帳以及賠償準備,如實扣除這些成本,華爾街的高薪,可能只是幻影,日前產險業的防疫保單事件,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陳冲指出,女王在LSE提出的問題,LSE的學生能解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