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危老獎勵 無障礙設計、捐公設地最冷門

台北市危老案件中,時程加規模獎勵、結構評估、耐震設計與綠建築,為申請容積獎勵最普遍的項目,由於無障礙設計與捐贈公設地的規範較多,加上前面的容積獎勵可以拿滿40%的狀況下,無障礙設計與捐贈公設地成為最冷門的申請項目。

台北市大街小巷可以看到陸續有危老改建基地陸續動工,目前已有735件危老改建核准案件,統計顯示,幾乎只要符合危老條件就能拿到的獎勵包括有時程加規模獎勵與結構評估,兩者危老個案幾乎都能夠順利取得。

申請第三多獎勵為耐震設計,高達87%的個取得耐震設計的獎勵;其次為綠建築的獎勵,由於市府規範取得30%以上獎勵個案,要求取得銀級以上的綠建築標章,高達74%的危老案都有申請綠建築的獎勵,由於耐震設計與綠建築都有不同等級的獎勵回饋,危老案也會評估費用與想要取得的等級。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有鑑於都更推動曠日廢時,危老改建案成為台北市老城翻新的新捷徑,危老案在爭取容積獎勵時,會考量個案的基地條件與效益,選擇申請性價比最高的容積獎勵項目,把錢花在刀口上,目前台北市的危老改建案平均可以爭取到34%的容積獎勵,對於個案開發相當進補。

相較下,由於台北市危老改建案多為小面積基地,基地條件難以作到臨路退縮,因此僅有47%個案取得。此外,較冷門的獎勵項目包括無障礙設計與捐贈公設地,由於前面的容積可能已經爭取到最高的40%獎勵,加上個個案也不一定有公設用地可以捐贈,因此兩者申請的比例都相對較低。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