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農產品】美國假期前 CBOT 農產品漲跌互見

 

【農產品】

 

黃豆 : 2CBOT黃豆期貨熱門合約(8)上漲 0.37% 1150.25美分。

小麥 : 2CBOT小麥期貨熱門合約(9)下跌 1.57% 581.00美分。

玉米 : 2CBOT玉米期貨熱門合約(9)上漲 0.25% 408.00美分。

 

提醒7/4為美國國慶日,穀物和軟性商品皆為休市

 

黃豆 : 天氣預測模型顯示,美國中西部的穀物產區,7月底或8月初可能面臨乾燥天氣和高溫,如果農作物本身潮濕但天氣又非常炎熱,對豆類作物來說相當致命,本週美國從堪薩斯州北部到德州墨西哥灣沿岸,再向東到喬治亞州中東部的大片區域,發佈了高溫警告,氣溫可能高達攝氏43-46度,市場關注黃豆產區天氣是否持續異常,將成為未來黃豆價格支撐的一大因素。

 

目前的期貨遠月價差,顯示終端用戶和貿易商試圖鼓勵農民現在出售手中作物,但農民並未如貿易商所想的拋售黃豆,訪問調查顯示農民傾向等待更高的價格再出售,由於近期美國黃豆價格下跌,加上川普重返總統寶座的前景增加,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可能重新引發,因此市場貿易商表示,中國可能提前在7月份進口創紀錄的黃豆數量,以防止美國大選過後爆發貿易戰,避免像提升關稅影響成本的可能,去年巴西佔美國黃豆進口量的70%,而美國約為24%,如最大進口國中國提升對美國黃豆的需求,那有望成為黃豆價格的利多,加上美國壓榨利潤率看漲,豆油因壓榨前景而走高,黃豆7/2維持上漲格局。

 

(美國高溫警告)

 

 

黃豆日線

 

 

小麥 : 在假期前回吐部份上漲收益,美國冬小麥收成已過半,且過去美國中部和南部平原降雨佳提升了部分產量,但現在市場將焦點放在黑海地區,天氣預報預期黑海地區乾旱將持續擴大,將影響俄羅斯和烏克蘭小麥產區,俄羅斯顧問公司Sovecon預測,該國6月小麥出口量約1.47億蒲式耳,較去年同期減少9.1%,也是自今年1月以來的最低月度出口量,而俄羅斯身為全球第一大小麥出口國,此一資訊也提振了小麥近日價格走勢,許多對沖基金顧問表示,如果尚未得到俄羅斯小麥產量的進一步數據,不敢貿然作空小麥,因為7-8月北半球的熱浪來襲,將成為黑海地區作物乾旱的一大隱憂,但有個小問題為俄羅斯的小麥出口價格,已經連續4週下滑,如果小麥價格要延續多頭走勢,那俄羅斯小麥出口價格應要能夠止穩或提高售價,才會是符合市場擔憂小麥供應緊縮的表現。

 

(黑海地區 乾旱狀態)

 

 

小麥日線

 

 

玉米 : 部分空頭回補和7/1公佈的美國玉米作物評級下降,支撐了玉米的價格,但玉米仍然要面對6月美國農業部報告帶來的壓力,今年春季農民種植了接近9150萬英畝的玉米,高於3月種植意向調查的9000萬英畝,如果暫時不考慮天氣等其它因素,用美國農業部每英畝181蒲式耳的的產量預估計算,將會生產165億蒲式耳的產量,且6月的季庫存報告顯示還有49.93億蒲式耳的庫存,由於6月的數據公佈後,兩項數據和市場預期的差距都較大,導致玉米價格短線上面臨壓力,玉米上漲還需天氣的幫忙,天氣預測7月中,熱浪將從西北部的太平洋一路到德克薩斯州,氣溫將高於平均水準,由於7月是美國玉米的關鍵生長期,如熱浪造成影響將會提升玉米的風險溢價。

 

玉米日線

 

 

台灣時間6/29 00:00 美國農業部USDA公佈一年一次的種植面積報告和季度庫存,這次的報告重點在於3月訪問美國農民種植面積意願的調查值和6月真實種植面積數據的差距,3月的意願調查是初步了解今年美國農民想種多少面積的農作物,6月的數據則是公佈農民實際種了多少,中間的差額會被市場視為額外資訊,由於種植面積影響農作物的供給,而季庫存可以顯示需求面的情形,因此這份報告視為年中影響穀物中期趨勢的關鍵。 

 

USDA 種植面積報告結果

 

 

數據公布結果

 

黃豆 : 實際種植面積較3月的8651萬英畝降低41萬英畝至8610萬英畝,雖然未如市場預期的提高種植面積至8680萬英畝,但8610萬仍然高於去年的8350萬英畝不小的數字,且截至6/1的季庫存顯示黃豆庫存同比增加,供給大於需求的樣態,導致6/28黃豆價格上沖下洗,最後市場偏向在供給增加的預期下,黃豆當日下跌並受到強力賣壓留長上影線,後續價格的上漲,可能還需天氣變化的改變或是南美洲的供給減少,才能提供黃豆多頭格局的支撐。

 

小麥 : 實際種植面積較3月的4749.8萬英畝降低25.8萬英畝至4724萬英畝,也低於市場預期的4770萬英畝和去年的4962.8萬英畝,從種植面積下降的角度為小麥價格的利多,但季庫存的資料顯示,截至6/1美國所有小麥庫存為7.02蒲氏耳,同比成長23%,也高於市場預期的6.84億蒲氏耳,原先市場擔憂黑海地區的廉價小麥依然在全球更具競爭性,打壓美國小麥的價格報價,季庫存成為小麥價格的利空,但當日小麥價格在數據公布後的反應為緩步上漲,顯示市場對於種植面積下降的樂觀,大於季庫存的增加,認為小麥後續的銷售情形可以逐步回溫,且7月份正式開始,市場對於小麥的焦點仍然放在天氣,黑海地區將面臨夏日熱浪來襲,是否會再次造成小麥主產區乾旱,重演過去反聖嬰年度推升小麥價格的劇本,為市場下季關注的焦點。

 

玉米 : 實際種植面積較3月的9003.6萬英畝增加143.9萬英畝至9147.5萬英畝,高出市場大部分的預期,今年美國玉米市場的共識為降低玉米種植面積,並增加種植黃豆,原因在於穀物成本考量以及去年種植過多玉米,導致供給過剩,玉米價格差,美國農民不願意賤價出售,因此市場認為今年會修正整體的種植計畫,2023年度玉米種植面積為9409.6萬英畝,雖然2024年度種植面積9147.5萬英畝,有較前一年度下滑,但與3月的意向調查和市場預期的下降幅度有較大落差,且截至6/1的季庫存49.93億蒲式耳也高於市場預期,導致玉米6/28出現失望的技術性拋售,觸發了許多玉米的賣出停損點位,當日大跌3.55%。南美洲玉米將迎來出貨高峰期,可能部份增加美國玉米價格的壓力,市場同時關注7-8月北半球天氣的變化,美國玉米7月進入關鍵的生長期,是否會出現乾旱導致每單位種植面積產量的下降,抵銷種植面積高於預期的利空,在出現其他天氣資訊前,玉米價格仍然要面臨盤整或是易跌難漲的格局。

 

上週提到根據報告結果可能會有三個面向 :

 

1.  種植面積上升 : 農產品價格下修,直到天氣出現恐慌資訊

 

2.  種植面積下降 : 由於今年較不同的是有反聖嬰議題,可能穀物價格先向上一個階段,之後再開始透過天氣議題的推升,但還是要取決於面積減少的幅度,可能至少要80~100萬英畝的差距。

 

3.  種植面積持平 : 那以目前的市場氛圍,會比較偏空看待

 

玉米屬於第1種,種植面積上升,後續價格的利多需要天氣的支撐。

小麥偏向第2種,種植面積下降,且將面臨7-8月的乾旱議題。

黃豆偏向第3種,符合預期但就是較高的種植面積,要參考其他資訊指引。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