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農產品】豐收預期 CBOT 黃豆玉米續跌

 

【農產品】

 

黃豆 : 16CBOT黃豆期貨熱門合約(9)下跌 1.34% 938.75美分。

小麥 : 16CBOT小麥期貨熱門合約(9)上漲 0.33% 530.00美分。

玉米 : 16CBOT玉米期貨熱門合約(9)下跌 1.20% 370.50美分。

 

8月中旬,美國農民持續銷售黃豆和玉米舊作物,以在秋季來臨前準備足夠現金流,以應付財產稅、作物保險等支出,同時間投機基金持有大量的農作物空單,加上最大的進口國中國需求疲軟,且美國主產區並未受到天氣威脅,種種因素下使黃豆、玉米價格保持疲弱,8/16續跌,而小麥則是受到歐洲地區年初生長期不佳的天氣以及現階段黑海地區的炎熱天氣衝擊,供給的擔憂提供了價格支撐,但美國小麥良好的收成和預期創高的產量帶給價格壓力,多空資訊夾雜下價格在區間震盪。

 

黃豆 : 美國農業部8WASDE月報表示,2024/25美國黃豆展望為產量、出口、期末庫存的增加,預計2024/25年黃豆產量為46億蒲式耳,最新的單位產量預測為每英畝53.2蒲式耳,比去年同期上調1.2蒲式耳,2024/25年黃豆供給量預估為49億蒲式耳,較去年增加11%,且由於供給量增加但壓榨量不變,期末庫存上調1.25億蒲式耳至5.6億蒲式耳,預計黃豆產量將創歷史新高。乾旱監測儀也顯示,儘管天氣炎熱,但最大的黃豆和玉米主產區愛荷華州和伊利諾伊州仍然沒有遭受乾旱,現階段的天氣無法提供價格溢價,因此在進口國需求並未大幅增加、穀物基本面良好的情形下,月報下調了黃豆和豆粕的整年平均價格,同時巴西阿根廷也持續銷售庫存,由於南美洲價格具備優勢,所以美國黃豆舊作物銷售依然緩慢,美國供給充足的前景下,農民會希望盡速出售庫存,任何的價格反彈都相對短暫,限制了價格上漲的連續性。

 

(黃豆日線)

 

 

小麥 : 根據法國農業機構 FranceAgriMer 的最新數據,截至8 /12,法國農作物作物評級又下降了1%,僅48% 的作物評級處於良好至優秀、31% 的作物為一般,剩餘被評為較差或非常差,主要受到春季強降雨的影響,破壞了土壤和種子,法國是歐洲第一大小麥生產國,但該國預估今年小麥單位產量將下降15-28%,總產量約2600萬噸(正常約3500-4000萬噸),將達到近40年以來的最低產量。美國農業部8WASDE月報,對於2024/25美國小麥展望為供給量減少、國內用量小幅增加、出口不變以及期末庫存減少,國內用量增加來自於食品消費量,而全球2024/25的小麥展望為供給、消費小幅成長、期末庫存較低,另一方面,對小麥第一大出口國俄羅斯的產量預期為8300萬噸,符合該國顧問公司SovEcon預估的 8290萬噸,但SovEcon也估計,該國8月小麥出口量將上升至1.727億蒲式耳,如果成真,將是今年3月以來的最高月度出口量,出口量增加可能打壓美國小麥競爭力,近期黑海地區戰事的升級,也造成小麥價格波動上升,市場擔憂黑海小麥是否能夠順利出口,多空資訊夾雜使小麥價格始終在區間中震盪而沒有走出波段方向。

 

 (小麥日線)

 

 

玉米 : 美國農業部8/15公佈最新出口銷售數據,截至8/82023/24年淨銷量為12.05萬噸,為行銷年度最低點,較前1週下降75%、較前4週平均下降66%,而2024/25年出口量為103萬噸,較前1週下降21%、較前4週平均下降11%,整體銷售疲弱,美國農業部8WASDE月報顯示,2024/25美國玉米展望是供給增加、價格下降,本季對玉米單位產量的預測為每英畝183.1蒲式耳,創歷史新高,因此預計美國玉米產量也將創下歷史第三高,且根據6月公佈的季度庫存報告,農場庫存還有30億蒲式耳的玉米,為36年來最高季度水平,充足的供給預期也帶給了價格壓力。另一方面,歐盟委員會下調了2024/25年歐盟玉米的產量11%6000萬噸(但依然比五年平均高2%),特別是穀物大國羅馬尼亞,較去年同期下降10%,而烏克蘭穀物協會將該國2024/25玉米收成下調至2340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21%),但在美國豐收的預期下,抵銷了歐洲地區的下降,原因在於美國為最大玉米生產國,美國產量的上升為市場優先考量的目標,因此投機基金依然持有大量玉米空單,新作物年度的開始,農民希望加速出貨的情形可能持續,上漲的過程農民將加速銷售意願,整體供過於求的預期下,玉米價格保持疲弱。

 

 (玉米日線)

 

 

(NOAA 8月的預估,中性天氣將持續,9-11月出現反聖嬰機率為66%)

 

 

美國NOAA公佈8月的反聖嬰預測,預計中性天氣轉變到反聖嬰的過程會緩步進行,反聖嬰最有可能在秋季發生,而這次公佈的重點在於反聖嬰的強度預測,和7月的預測相比,ONI指數有向上的趨勢,代表的意義為反聖嬰如果形成,強度可能較弱(較弱的話帶給農產品的衝擊就較低),而下圖深灰色區域為預測團隊認為最有可能的走勢區間,黑色實線是所有模型預估的平均,剩下其他兩種極端可能走勢為 : 1.更強的反聖嬰(反聖嬰可能帶來更嚴重的乾旱) 2.天氣恢復中性(預測團隊認為可能性極低,但不會完全排除任何可能性)

 

(強度預測較上個月向上修正,意思為反聖嬰的強度可能變得偏弱)

 

 

(ONI指數,觀察海水溫度和平均值的差距,8/5公佈5~7月的移動平均值為0.2)

(大於0.5為聖嬰現象,小於-0.5為反聖嬰現象,介於0.5~-0.5為中立,目前為聖嬰轉中立的過程)

 

 

 

(如反聖嬰時期SOI指數的態樣)

 

 

SOI指數的公式為東太平洋塔西堤島的氣壓減掉西太平洋澳洲達爾文的氣壓,再除以標準差,因為反聖嬰時期,東邊的氣壓較強,導致貿易風把東太平洋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往西邊吹,而原本在海洋深層的冷海水向上翻,造成東太平洋的海水溫度降低,最後形成反聖嬰,這也是為何NOAA觀察聖嬰和反聖嬰的方法為測量海水溫度。當SOI指數為正值時,才符合反聖嬰的樣態,但從下方的圖表可以發現,今年五月之後,SOI指數逐步下滑,氣壓差較不明顯的狀況下,海水溫度下降的幅度變慢,導致今年以來反聖嬰形成的時間不斷延後,8月最新的預測也顯示今年反聖嬰的強度可能會減弱,所以目前的全球氣候並未帶給穀物產量太多威脅。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