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農產品】跌深反彈 CBOT 農產品漲跌互見

 

【農產品】

 

黃豆 : 21CBOT黃豆期貨熱門合約(9)上漲 0.60% 963.00美分。

小麥 : 21CBOT小麥期貨熱門合約(9)下跌 2.49% 519.75美分。

玉米 : 21CBOT玉米期貨熱門合約(9)上漲 0.13% 375.50美分。

 

黃豆 : 本週8/19美國私人出口商宣佈兩筆黃豆訂單,第一個是運往中國的1220 萬蒲式耳,第二個是運往未知目的地的 400 萬蒲式耳、8/20再度宣布了兩筆大筆銷售,880萬蒲式耳出口至墨西哥、490萬蒲式耳運往中國、8/21又向美國農業部追加兩筆大筆訂單,490萬蒲式耳運往中國、480萬蒲式耳運往未知目的地。近期疲弱的美元增加了美國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美元走軟加上黃豆價格已達4年多來低點,提升了貿易商的採購意願,本週增加的銷售數據提振黃豆近期的走勢,但需求的增加需要延續才能真正扭轉價格上的走勢,因為今年全球黃豆產量豐收的預期,美國農業部預測巴西2024/25產量為1.53億噸、阿根廷為5100萬噸,美國本身為46億蒲式耳(1.249億噸),最新的單位產量預測為每英畝53.2蒲式耳,比去年同期上調1.2蒲式耳,且由於供給量增加但壓榨量不變,期末庫存上調1.25億蒲式耳至5.6億蒲式耳,整體全球庫存充足,農民可能在上漲的過程中,會希望盡速出售庫存,限制了價格上漲的連續性。

 

(黃豆日線)

 

 

小麥 : 加拿大為第三大小麥出口國,該國兩大鐵路公司本週正和鐵路工人工會進行談判,預計將在當地時間22日凌晨引發大規模罷工,參與多達9000多名工人,加拿大鐵路每天運輸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貨物,也是該國小麥的主要運輸方式,罷工可能促使小麥買家轉向美國,可能有利於美國小麥價格。隨著邁向9月,北半球收成將結束,產量基本上已明朗,除了俄羅斯因戰爭未公布官方數據,但該國顧問公司SovEcon預估產量為8290萬噸,烏克蘭農業部也宣佈小麥收穫已完成,預計產量為2170萬噸,比去年增加了10萬噸,出乎意料地保持高產量,接下來各國將檢視收成小麥的品質,而美國冬小麥收割率已達96%,且作物狀況良好,今年年初歐洲異常的天氣破壞了穀物的生長,提供了較悲觀的預期,但在其他主要小麥出口國豐收預期下,抵銷了歐洲地區的產量下降,雖然近期黑海地區戰事的升級,也造成小麥價格波動上升,因為市場擔憂黑海穀物是否能夠順利出口,但在主產區豐收預期下,多空資訊夾雜,使小麥價格始終在區間中震盪而沒有走出波段方向,9月市場將觀察北半球冬小麥的播種情形,是否會因乾旱造成播種困難,如果沒有天氣威脅下,小麥的上漲可能受限制,8/22雖然小麥下跌,但卻仍然在區間之中並未跌破。

 

(小麥日線)

 

 

玉米 : 美國密蘇里州為玉米主要種植帶,該州現任玉米種植者協會主席表示 : 「與我交談過的每位農民都對作物狀況感到滿意,預計今年有較多的穀物出售且價格比以前低,對農民利潤是個很大挑戰。」而美國農業部中西部氣候中心主任Dennis Todey表示 : 「預計下週左右會出現乾燥天氣跟較高的溫度,這對作物不太好,但因為現在時間已經偏晚了,對產量的影響不會很大。」今年夏季美國一直有降雨,緩解了高溫的擔憂,農民認為整體天氣有利於作物,美國農業部8WASDE月報,也上調了玉米的單位產量和最終產量預估,主要來自未看到天氣的威脅,作物進展報告也顯示作物整體生長評級佳,而2024/25美國玉米展望是供給增加、價格下降,預計美國玉米產量將創下歷史第三高,加上根據6月公佈的季度庫存報告,農場庫存還有30億蒲式耳的玉米,為36年來最高季度水平。另一方面南美洲巴西數據顯示,2023年巴西向中國出口了超過1600萬噸玉米,但今年1-7月出口總量僅約160萬噸,1-8月巴西玉米出口量預計為1730萬噸,比去年同期的2470萬噸減少30%,在最大進口國中國需求疲軟下,玉米價格面臨壓力。

 

(玉米日線)

 

 

(NOAA 8月的預估,中性天氣將持續,9-11月出現反聖嬰機率為66%)

 

 

美國NOAA公佈8月的反聖嬰預測,預計中性天氣轉變到反聖嬰的過程會緩步進行,反聖嬰最有可能在秋季發生,而這次公佈的重點在於反聖嬰的強度預測,和7月的預測相比,ONI指數有向上的趨勢,代表的意義為反聖嬰如果形成,強度可能較弱(較弱的話帶給農產品的衝擊就較低),而下圖深灰色區域為預測團隊認為最有可能的走勢區間,黑色實線是所有模型預估的平均,剩下其他兩種極端可能走勢為 : 1.更強的反聖嬰(反聖嬰可能帶來更嚴重的乾旱) 2.天氣恢復中性(預測團隊認為可能性極低,但不會完全排除任何可能性)

 

(強度預測較上個月向上修正,意思為反聖嬰的強度可能變得偏弱)

 

 

(ONI指數,觀察海水溫度和平均值的差距,8/5公佈5~7月的移動平均值為0.2)

(大於0.5為聖嬰現象,小於-0.5為反聖嬰現象,介於0.5~-0.5為中立,目前為聖嬰轉中立的過程)

 

 

 

(如反聖嬰時期SOI指數的態樣)

 

 

SOI指數的公式為東太平洋塔西堤島的氣壓減掉西太平洋澳洲達爾文的氣壓,再除以標準差,因為反聖嬰時期,東邊的氣壓較強,導致貿易風把東太平洋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往西邊吹,而原本在海洋深層的冷海水向上翻,造成東太平洋的海水溫度降低,最後形成反聖嬰,這也是為何NOAA觀察聖嬰和反聖嬰的方法為測量海水溫度。當SOI指數為正值時,才符合反聖嬰的樣態,但從下方的圖表可以發現,今年五月之後,SOI指數逐步下滑,氣壓差較不明顯的狀況下,海水溫度下降的幅度變慢,導致今年以來反聖嬰形成的時間不斷延後,8月最新的預測也顯示今年反聖嬰的強度可能會減弱,所以目前的全球氣候並未帶給穀物產量太多威脅。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