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農產品】豐收預期 CBOT 黃豆玉米下跌

 

【農產品】

 

黃豆 : 28CBOT黃豆期貨熱門合約(11)下跌 0.96% 977.00美分。

小麥 : 28CBOT小麥期貨熱門合約(12)上漲 1.12% 541.50美分。

玉米 : 28CBOT玉米期貨熱門合約(12)下跌 0.51% 390.75美分。

 

8/28 黃豆和玉米回歸基本面,在今年穀物豐收的預期下,價格反彈受到了限制,由於今年反聖嬰的到來延後,7-8月最關鍵的生長月份穀物並未受到影響,加上近期美國的零星降雨緩解夏季的高溫,整體生長狀況良好,主產區並未收到天氣威脅,加上今年美國農民也提升了種植面積,造成產量增加,持續下跌的價格導致農民不願低價出售,因此整體農場庫存過剩,價格上漲時農民傾向加速出貨,限制了上漲時的連續性,因此黃豆和玉米價格保持疲弱,另一方面南美洲穀物剛進入播種期,後續市場將關注南美洲年底是否乾旱以及今年的種植面積多寡,在尚未完成播種前焦點依然會放在穀物大國美國,而小麥則是受到近期黑海地區地緣風險的影響,本週傳出俄羅斯飛彈瞄準基輔的供電以及水壩,由於黑海小麥占全球出口的3成,穀物是否受損以及能否順利出口將影響市場情緒,今年以來地緣政治的消息都容易推升小麥價格,EX : 倉庫遭炸、穀物運輸船遭襲擊等,但黑海地區的廉價小麥也是導致全球價格低迷的主因,近期的價格又回到4年來的低點,吸引了全球買盤的出現,但農業顧問公司也預測今年的俄羅斯春小麥產量良好,上半年雖然受到寒霜破壞了部分種子並重新種植,但重新種植的過程中生長狀況良好,偶爾的陣雨也緩解了乾旱情形,如能保持此一天氣樣態到10月,到時候回升的產量可能持續帶給市場壓力,而另一小麥生產大國加拿大,該國統計局預測2024產量較去年增加4.3%,約為3380萬噸,略低於美國農業部8月預測的3500萬噸,而歐洲依然在收成後檢視小麥品質的過程,包含法國、德國、羅馬尼亞等主要歐洲穀物生產國今年初都遭遇了異常氣候,導致產量下降、品質不佳,市場將權衡歐洲的產量和黑海地緣政治影響情形,是否會被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的供給抵銷。

 

(黃豆日線)

 

 

 (小麥日線)

 

 

(玉米日線)

 

 

(NOAA 8月的預估,中性天氣將持續,9-11月出現反聖嬰機率為66%)

 

 

美國NOAA公佈8月的反聖嬰預測,預計中性天氣轉變到反聖嬰的過程會緩步進行,反聖嬰最有可能在秋季發生,而這次公佈的重點在於反聖嬰的強度預測,和7月的預測相比,ONI指數有向上的趨勢,代表的意義為反聖嬰如果形成,強度可能較弱(較弱的話帶給農產品的衝擊就較低),而下圖深灰色區域為預測團隊認為最有可能的走勢區間,黑色實線是所有模型預估的平均,剩下其他兩種極端可能走勢為 : 1.更強的反聖嬰(反聖嬰可能帶來更嚴重的乾旱) 2.天氣恢復中性(預測團隊認為可能性極低,但不會完全排除任何可能性)

 

(強度預測較上個月向上修正,意思為反聖嬰的強度可能變得偏弱)

 

 

(ONI指數,觀察海水溫度和平均值的差距,8/5公佈5~7月的移動平均值為0.2)

(大於0.5為聖嬰現象,小於-0.5為反聖嬰現象,介於0.5~-0.5為中立,目前為聖嬰轉中立的過程)

 

 

 

(如反聖嬰時期SOI指數的態樣)

 

 

SOI指數的公式為東太平洋塔西堤島的氣壓減掉西太平洋澳洲達爾文的氣壓,再除以標準差,因為反聖嬰時期,東邊的氣壓較強,導致貿易風把東太平洋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往西邊吹,而原本在海洋深層的冷海水向上翻,造成東太平洋的海水溫度降低,最後形成反聖嬰,這也是為何NOAA觀察聖嬰和反聖嬰的方法為測量海水溫度。當SOI指數為正值時,才符合反聖嬰的樣態,但從下方的圖表可以發現,今年五月之後,SOI指數逐步下滑,氣壓差較不明顯的狀況下,海水溫度下降的幅度變慢,導致今年以來反聖嬰形成的時間不斷延後,8月最新的預測也顯示今年反聖嬰的強度可能會減弱,所以目前的全球氣候並未帶給穀物產量太多威脅。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