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農產品】中國或將放鬆封控 刺激黃豆價格大漲

 

中國或將放鬆封控

刺激黃豆價格大漲

 

【近期事件】

11/8凌晨0:00公布10/28-11/3出口檢驗報告、凌晨5:00公布作物生長報告

11/9晚上11:30公布乙醇產量及庫存報告

11/10凌晨1:00公布11WASDE、晚上9:30公布10/28-11/3出口銷售報告、10CPI

11/11公布作物乾旱報告

11/12凌晨3:30公布CFTC持倉報告

 

【農產品】

小麥:

上週五美元走軟,推升4小麥12月份期貨價格上漲0.86%至每英斗847.75美分。

黑海議題暫告一段落,但在11月底協議到期前仍需持續關注簽約有無其他變數。

 

10/21-10/27的一週小麥出口銷售量為348,100公噸,較上週下滑35%,接近市場平均預期,市場預期範圍在10-60萬公噸之間,最大出口國家為南韓82,100公噸。

出口裝船量為118,100公噸,最大目的地國家為墨西哥59,700公噸。

 

10/21-10/27一週小麥出口檢驗量為137,082公噸,佔出口檢驗總量的4%,較上週成長9%,較去年同期成長5%,接近市場預期的低標,市場預期範圍在10-50萬公噸之間。

去年同期出口檢驗量為130,721公噸,今年累計出口檢驗量為9,645,874公噸,去年同期的累計出口檢驗量為9,668,076公噸,年減0.2%,而美國農業部10月報告預估2022/23年度小麥出口量年減70萬噸至2,110萬噸。

 

截至1030日,冬小麥種植率為87%,市場預期為88%,前一周為79%,去年同期為86%,五年均值為85%;出苗率為62%,前一周為49%,去年同期為65%,五年均值為66%

冬小麥良率僅28%,創下歷年同期新低,主要因為天氣乾旱的影響,相比市場的平均預估為41%,最低的預估為30%。此前,美國冬小麥良率的同期低點為2012年的40%2020年的42%。目前冬小麥受旱的面積達到74%,相比去年同期的受旱面積僅為43%

 

10WASDE預估之2022/23年度美國小麥前景為供應量、使用量、出口量、和庫存量減少。

根據美國國家農業統計局NASS穀物報告,2022/23年度小麥的收成面積和單產均有所減少。

產量下調1.33億英斗至16.5億英斗,僅比去年略高0.2%

部分抵消產量下調的是更高的預計進口量,上調了1000萬英斗的硬紅冬麥至1.2億英斗。

NASS表示,需求的減少來自飼料用量減少3000萬英斗,是自1983/84年度以來的最低量。

由於供給減少、出口銷售步伐放緩、以及美國出口價格持續缺乏競爭力,美國小麥出口量下調5000萬英斗至7.75億英斗,是自1971/72年度以來美國小麥出口的最低水平。

期末庫存僅下調3400萬英斗至5.76億英斗,高於市場預期,主要因為美國小麥價格太高,缺乏市場競爭力,即使供給吃緊但仍缺乏出口需求造成庫存堆積。

 

10WASDE預估2022/23年度全球小麥前景為供應量、消費量、貿易量、和庫存量減少。

儘管全球產量仍處於創紀錄水平,但由於美國以及阿根廷的減產抵消了歐盟產量的增加,

全球產量減少了222萬噸至7.817億噸。

阿根廷減產150萬噸至1750萬噸,主要由於持續廣泛的乾旱天氣導致收成面積和單產減少。

歐盟產量上調265萬噸至1.3475億噸,主要是由於波蘭和德國政府的估計上調。

全球消費量減少85萬噸至7.9017億噸,由於食品、種子、工業用途減少抵消飼料用量增加。

全球出口量減少56萬噸至2.0833億噸,由於美國、阿根廷的出口減少抵消歐盟的出口增加。

預計期末庫存減少103萬噸至2.6754億噸,主要是由於美國庫存的下調。

 

 

 

 

 

玉米:

上週五美元走軟,推升4日玉米12月份期貨價格小漲0.26%至每英斗681美分。

 

自七月底黑海出口協議啟動以來,烏克蘭的玉米出口量一直超過其他農產品,然而,大部分的小麥卻仍被困住無法出口;另一方面,俄烏出口的穀物占比中,玉米的出口量(15%)也小於小麥的出口量(25%),這使得俄羅斯的舉動導致國際玉米市場的價格波動小於小麥市場。

 

10/21-10/27的一週玉米出口銷售量為372,200公噸,較上週成長41%,但略低於市場平均預期,市場預期範圍在25-60萬公噸之間,主要銷售地區為墨西哥(193,000公噸)與日本(132,100公噸)。出口裝船量為450,200公噸,主要目的地為中國(144,300公噸)、墨西哥(144,200公噸)、與日本(107,100公噸)。

 

10/21-10/27一週玉米出口檢驗量為422,288公噸,佔出口檢驗量的13%,較上週下滑10%,較去年同期下滑37%,接近市場平均預期,市場預期範圍在22.5-65萬公噸之間,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144,283公噸)與墨西哥(121,649公噸)。

去年同期出口檢驗量為671,085公噸,今年累計出口檢驗量為4,192,383公噸,去年同期的累計出口檢驗量為5,474,286公噸,年減23%,而美國農業部10月報告預估2022/23年度玉米出口量將年減13%5,460萬噸。

 

截至1030日:

美國玉米收割率為76%,市場預估為75%;上周為61%,去年同期為73%,五年均值為64%

 

10月份WASDE預估的2022/2023年度美國玉米前景為供應減少、出口減少、飼料用量增加、用於乙醇的玉米減少、以及期末庫存減少。

總供應量預計為153.22億英斗,較上個月減少1.72億英斗;其中,產量下調4900萬英斗、期初庫存下調1.48億英斗、以及進口量上調2500萬英斗。

產量預計為138.95億英斗,減產4900萬英斗,主要原因為單產下調至每英畝171.9英斗。

飼料使用量增加5000萬英斗,但用於乙醇的玉米減少5000萬英斗,故國內需求量維持不變。

儘管玉米產出可能減少,但是需求也同樣疲弱。出口量下調1.25億英斗,主要原因是供給量減少和季初需求放緩。

由於總供應量(期初庫存+產出+進口)下調1.72億英斗超過總使用量(出口+國內需求)下調1.25億英斗,2022/2023年度玉米期末庫存下調4700萬英斗。

 

10月份WASDE預估的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前景為產量減少、貿易增加、和庫存減少。

全球產量的下調,主要由於美國跟歐盟產量的下調。而歐盟產量的下調,主要由於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法國的減產。

全球進口的增加,主要由於美國跟歐盟進口的增加,但被日本及越南的減少部分抵銷。

全球出口的減少,主要由於美國出口的減少,但被烏克蘭出口的增加部分抵銷。

全球庫存為3.0119億噸,下調了334萬噸,主要反映了美國、中國、和烏克蘭的減少,但被加拿大及巴西的增加部分抵銷。

 

 

 

 

 

黃豆:

市場傳言中國可能即將放鬆清零政策,對需求提振的樂觀期待刺激4日黃豆1月份期貨價格大漲1.76%至每英斗1462.25美分,再度站回200天均線。

 

10/21-10/27的一週黃豆出口銷售量為830,200公噸,較上週下滑19%,接近市場預期低標,市場預期範圍在80-160萬公噸之間,主要銷售地區為中國(745,000公噸)、西班牙(198,000公噸)、與荷蘭(151,000公噸)。這一數字突顯了強勢美元和低水位對密西西比河的影響,阻礙了海灣出口碼頭駁船的移動。業內人士表示,理想中應該看到150萬噸左右的周銷售額。出口裝船量較上週的2,748,600公噸減少至2,651,800公噸,主要目的地為中國(1,994,900公噸),佔75%

 

10/21-10/27一週黃豆出口檢驗量為2,574,060公噸,佔穀物出口檢驗總量的80%,較上週下滑11%,較去年同期下滑4%,接近市場預期高標,市場預期範圍在120-265萬公噸之間,最大出口市場為中國(2,021,109公噸),佔78.5%

去年同期出口檢驗量為2,675,334公噸,今年累計出口檢驗量為10,204,854公噸,去年同期累計出口檢驗量為11,278,684公噸,年減9%,美國農業部預估2022/23年度黃豆出口量將年減5.2%5,566萬噸。

 

截至1030日:

美國黃豆收割率為88%,市場預期為89%;上周為80%,去年同期為78%,五年均值為78%

 

巴西今年有機會看到創新高的黃豆種植面積,並擁有良好的生長條件。

根據巴西農業部下屬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統計,截至1029日,黃豆已種植了47.6%,而根據巴西農業諮詢機構AgRural統計,截至1029日,巴西黃豆歷史平均種植率為40%

巴西政府預計,到明年春天可生產逾1.5億公噸黃豆,10月份WASDE也上調2022/23年度巴西黃豆產量至1.52億公噸。

最新數據顯示,巴西目前是全球最大黃豆生產國,佔全球黃豆產量近四成,影響黃豆價格甚鉅。

 

10月份WASDE預估的2022/2023年度美國黃豆產量下調6500萬英斗至43.13億英斗,

主要原因為單產下調每英畝0.7英斗,而收成面積8660萬英畝維持不變。

由於較低的產量被較高的期初庫存部分抵消,總供應量下調3100萬英斗。

由於來自南美的競爭加劇,黃豆出口量下調了4000萬英斗至20.45億英斗。

出口量的下調被壓榨量的增加部分抵消,期末庫存與上月持平為2億英斗。

 

10月份WASDE預估的2022/2023年度全球黃豆產量上調122萬公噸至3.9099億公噸,

主要是由於巴西黃豆產量的增加,反映巴西國家供應公司(CONAB)報告的種植面積增加。

全球黃豆出口量上調96萬公噸至1.6884億公噸,主要是由於巴西和阿根廷出口量的增加,但部分被美國和巴拉圭出口量的減少所抵銷。

由於全球(主要是南美洲)供給增加,中國黃豆進口量上調100萬噸至9800萬噸。

全球黃豆期末庫存上調160萬噸至1.0052億噸,主要是由於巴西庫存的增加。

 

 

 

 

 

 

     

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202210月平均為135.9點,與9月基本持平,除了穀物之外所有類別產品價格指數均出現月減。穀物價格指數的上漲抵消了植物油、乳製品、肉類和食糖價格指數的跌幅。與今年3月的最高值相比,10月指數下降了23.8點(14.9%),但與去年10月相比仍高出2.7點(2.0%)。

 

糧農組織穀物價格指數10月平均為152.3點,月增3%,年增11.1%。所有主要穀物的國際參考價格較上月均有所上調。國際小麥價格上漲3.2%,主要反映黑海出口協議的不確定性仍持續。同時,美國由於產量下調而收緊供應,使小麥價格有所支撐。國際粗糧價格月增3.5%,主要由玉米價格4.3%的漲幅所驅動。玉米價格走高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和歐盟產量前景下調,阿根廷種植條件乾燥,以及烏克蘭是否能持續出口仍存在不確定性。

 

糧農組織植物油價格指數10月平均為150.1點,月減1.6%,年減近20%。這項指數的持續走低反映了棕櫚油、黃豆油、和菜籽油的全球價格下降,抵消了葵花籽油報價的漲幅。

10月國際棕櫚油價格較前月小幅下跌,主要受東南亞持續高庫存拖累,儘管一些主要種植區天氣前景堪憂,也未能扭轉跌勢。與此同時,由於市場預期未來幾個月供應充足,全球黃豆油和菜籽油價格亦下跌。相比之下,國際葵花籽油價格在過去半年持續下跌後溫和反彈,原因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烏克蘭出口未來仍存在不確定性。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表示,10/22-10/28乙醇日均產量為104萬桶,回到7月的平均水準,較上週增加7000桶,連續第5週上升,但較去年減少6.7萬桶;

庫存為2223.2萬桶,較上週減少5.9萬桶,但較去年同期增加210.3萬桶。

 

 

美國9月份用於燃料乙醇的玉米消耗量為3.83億英斗,較上月減少11%,較去年減少6%

美國9月份玉米飼料(DDGS)產量為161.3萬噸,較上月減少13%,較去年減少8%

 

 

美國油籽加工商協會NOPA公布9月份的壓榨量為1.58億英斗,低於市場預期1.62億英斗,報告表示為供應緊張而非需求不足。壓榨量低於上個月,但高於去年同期。

9月份豆油庫存為14.59億磅,市場預期為15.22億磅,8月份為15.65億磅,20219月為16.84億磅。

 

中國海關公布數據顯示,20229月,中國黃豆進口量為771.5萬噸,較前一月創下5個月新低的716.6萬噸增加7.7%,較去年同期的687.6萬噸增加12.2%。儘管9月份進口量高於以往,但今年1-9月,中國黃豆進口量仍比去年減少6.6%6,904.3萬噸。

9月份中國黃豆進口增長主要是來自於美國黃豆進口的增加,中國進口美國黃豆達115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69,439公噸大幅增長;而9月份進口巴西黃豆558萬噸,則是較去年同期的593.6萬噸減少6%

今年上半年,中國疫情管控及豬隻存欄率下降等,都影響到黃豆的進口需求;而黃豆進口成本較高,以及黃豆壓榨毛利低迷,也影響到壓榨廠進口黃豆的意願;下半年隨著生豬養殖業復甦、對豆粕需求有所回升,黃豆庫存下滑令中國進口黃豆步伐加快。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已銷售但未裝船的2022/23年度黃豆總量為1359萬噸,高於去年同期1102萬噸。

 

 

 

 

 

NOAA發佈的30天預報顯示,密西西比河下游河谷的前景仍然非常乾燥,

俄亥俄河和伊利諾伊河邊界降雨的可能性低於平均水準也意味著美國海灣持續的出口困境不太可能在未來一個月消退。

 

 

衡量反聖嬰現象的ONI指標顯示,最近幾個月反聖嬰現象有放緩的趨勢。

各國氣象局表示,今年冬天反聖嬰現象仍持續,但沒有先前嚴重,故對於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可能較往年來的小。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