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需求回溫 信評:台灣50大企業明年獲利有望復甦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3年9月12日電)中華信
評今天表示,受到全球經濟放緩造成需求下滑影響,
台灣前50大企業稅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EBIDTA)
今年持續下滑,將是2021年高點以來近3年新低,預
估明年需求回溫,企業整體獲利有望改善。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台灣子公司中
華信評今天舉行記者會,會中發布中華信評出版的
「2023年台灣信用焦點報告」,以及首次發布的「台
灣企業永續發展意識報告」。

中華信評企業評等部副首席分析師許立德表示,去
年5月以來,標普看亞太區企業整體的評等展望趨勢
有逐漸改善,但產業改善狀況有差異,製造業相關產
業表現較好,服務業則逐漸復甦中。

如果以中華信評長期追蹤的台灣前50大企業來看,
許立德說,整體而言,前50大企業EBIDTA跟EBITDA
利潤率今年預計持續下滑,將是2021年高點以來近3
年的新低,主因是全球經濟放緩造成需求下滑。

許立德指出,科技業尤其上游業者面臨庫存調整的
挑戰,非科技業者像是石化、鋼鐵、水泥等大宗物資
業者,也因為疲弱需求面臨產品價差遭到壓縮,不
過,中華信評預期,2024年會因市場需求改善,企業
獲利也有所改善。

根據中華信評資料,過去12個月,台灣科技業與零
售業公司的平均信用品質略有轉弱。中華信評估計,
今年信用品質下調的企業有3家,分布在2家科技業、
1家零售業;相較之下,2022年上調的企業有12家,
下調的有1家。

由於綠能產業蓬勃發展,中華信評分析企業投資電
動車、再生能源等產業對於信用評等的影響,首次發
布「台灣企業永續發展意識報告」。

中華信評企業評等部首席分析師許智清指出,電動
車市場長期而言會是趨勢,對傳統零組件、燃油車廠
也會受到影響。台灣前50大企業中,約一半藉由向電
動車製造商提供一般或專用電動車零組件與原料來增
加電動車業務的營收。

許智清透露,電動車電池普遍並非台灣前50大企業
的專長,這些企業在車載式充電模組、充電樁、汽車
晶片代工服務等擁有領先地位,但比較不是專注在電
池設計與生產方面。電池方面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高效
能鋰離子電池等利基市場。

許智清表示,企業投資電動車、再生能源等產業,
目前相關產品在2025年前對企業EBITDA貢獻占比仍
較有限,估未來3年內應無法大幅提升企業的信用結
構。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