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中國制裁 立陶宛經創部政次:民主造就經濟韌性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022年06月15日電)立陶宛
經濟暨創新部政務次長聶琉嫻娜今天表示,台立關係
深化激怒中國,因此出口中國貿易不是減少就是終
止,這些事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國家,「唯有民主、
守法、守信與團結,才能更具經濟韌性」。

聶琉嫻娜(Jovita Neliup?ien?)率官員及重要科技企
業領袖共10人於12日抵台,展開為期4天深化雙邊經
貿合作訪問,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這也是台灣去年
11月18日設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後,立陶宛首位來訪
的次長級經貿官員。

聶琉嫻娜接受媒體提問時指出,台灣與立陶宛關係
深化的同時也激怒中國,因此立陶宛出口中國貿易不
是減少就是終止。她說明,立陶宛對中出口是2.4億歐
元,整體出口總額是330億歐元,但今年第1季對中出
口是零,使立陶宛國內產業相當痛苦,但若與330億
總額相比,2.4億元損失是能填補的,立陶宛的政策就
是多角化經營,方式不外乎與台灣、印太地區等值得
信賴夥伴增加貿易。

聶琉嫻娜指出,立陶宛是歐盟、北約成員,歐盟市
場共有5億人口,且立陶宛國內也有美國、德國、丹
麥、瑞典等外資,當立陶宛遭遇中國壓力後,歐盟也
會有所反應,並以一個月時間取證並調查分析,整理
成案件後交付世界貿易組織調查。

聶琉嫻娜強調,如果觀察包括美國、歐盟等重要官
員發言,不難看出立陶宛已獲得更大支持,立陶宛自
身也明白要展現自己的經濟韌性,也因為遭遇中國壓
力的事件,明白看出這些事情既然發生在立陶宛,也
有可能發生在其他國家,「唯有民主、守法、守信與
團結,才能更具經濟韌性」。

聶琉嫻娜透露,台灣投資基金的幹部代表已在立陶
宛與當地許多企業討論,並遴選融資專案對象,當中
牽扯很多商業秘密,但她能說的是,第一個獲遴選的
是與雷射技術相關的產業。

媒體詢問,中國近日禁止台灣石斑魚輸入,立陶宛
2月也曾因政治因素遭中國禁止輸入牛肉,國際社會
該如何共同回應中國經濟霸凌。

聶琉嫻娜回應,很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用很針對性
的手段去對付另一個國家,許多商業制裁行為不是出
於商業考量,而是政治考量,這時理念相近的民主國
家必須團結因應。她最後表示,台立之間除了產業發
展外,也應發展人民與人民間的交流,她誠摯邀請台
灣民眾未來前往立陶宛觀光。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