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華先進以共用電動車平台 拚經濟規模打開出海口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4年1月15日電)鴻海
(2317)與裕隆(2201)合資的鴻華先進,打造
Model C平台為核心的納智捷品牌n7車款,是台灣第
一輛自主研發進入量產的電動車,今年1月起陸續量
產交車。在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指
標意義。

鴻華先進(Foxtron)總經理李秉彥接受中央社團隊
專訪指出,納智捷n7車款是發展電動車產業的起始
點,希望未來帶動台灣整車產業發展。他說,「整車
強,零組件才會強」,下游整車發展可快速帶動上游
零組件廠商規模。

鴻華以共用平台發展電動車製造 帶動台灣供應鏈

觀察台灣整車產業發展歷程,李秉彥分析,過去數
十年間,台灣不少先行者試圖切入汽車產業,但受到
大環境及關鍵技術(如引擎或變速箱)等限制,較難
以發揮。

從市場規模來看,李秉彥指出,台灣每年整車銷售
量約40多萬輛,與動輒年銷售量1000多萬輛到2000多
萬輛的國外大市場相比,在規模上有明顯的差距。

因此在發展電動整車的策略,李秉彥指出,鴻華先
進一開始就以電動車開放平台為核心,透過委託設計
製造服務(CDMS, Contract Design Manufacturing
Services)商業模式,與全球各主要國家的製造夥伴合
作,深耕在地市場,並在當地創造產值。

鴻華拚經濟規模到普及化 突破台灣市場先天限制

李秉彥說明,共用電動車開放平台,就產生經濟規
模,電動車量產達到一定程度後,就能產生成本上的
競爭力,進而鴻華先進能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

電動車量產達到經濟規模後,李秉彥表示,鴻華先
進未來目標是拓展電動車的普及化,透過「立基台
灣、放眼全球」,在全世界在地市場構建運營本地化
(BOL)營運模式,擴大合作規模,這樣才能根本解
決台灣車市不夠大的先天限制。

以納智捷n7車款為例,李秉彥表示,鴻華先進的
Model C平台在台灣量產,經過先期產品品質規劃
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的5個階
段,包括產品概念企劃、產品設計、製程設計開發、
產品與製程驗證、以及量產階段,鴻華先進與裕隆密
切合作,在測試驗證、生產車間完備到品質穩定後,
可快速地提升產量。

電動車零件拉高國產化 須考量整車平台競爭力

針對提升國產化零配件比重的問題,李秉彥透露,
鴻華先進Model C平台採用台灣國產化零配件比例超
過5成,「但是還不夠高」。他指出,在增加國產化
零配件比重的同時,鴻華先進也權衡整車平台的競爭
力,一方面持續提供提高國產零配件比例,一方面也
繼續與歐、美、日等夥伴合作。

至於是否電動車零配件都要國產化,李秉彥表示,
台灣以往發展資通訊(ICT)產業的歷程,包括台積
電在內的大廠,「第一天開始也不是全部自己做」。
他認為,台灣廠商先與全球夥伴合作,打造出台灣資
通訊產業自身的價值和生態系,未來台灣電動車整車
產業也可如此,同時也能整合既有資通訊產業的優
勢。

李秉彥以鴻華先進為例,鴻華同時擁有傳統車廠動
力底盤與資通訊新世代電子電氣架構(EEA)設計能
力,技術核心包括電動車平台、電子電氣架構、軟體
定義等3大項,鴻海集團在資通訊、供應鏈和全球營
運管理方面提供支持,鴻華先進沒有傳統車廠內部管
理和供應鏈的包袱。

展望台灣電動車產業布局方向,李秉彥建議,台廠
可掌握最有價值的環節,透過電動車平台製造全球在
地化的CDMS商業模式,針對目標市場提供在地化產
值的製造服務,得到各地市場的支持,才能確保電動
車整車平台營運可長可久。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