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顆台灣自製衛星 獵風者衛星最快明年首季發射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022年7月20日電)科技部今
天舉辦記者會說明獵風者衛星任務,獵風者衛星為福
衛五號後、第2顆台灣自製衛星,據國研院太空中心
預估,獵風者衛星最快於明年第1季發射,若發射順
利,未來將有助天氣預測。

科技部長吳政忠致詞表示,今年為太空產業發展元
年,台灣過去30年已進行相關科學研究,培養豐厚太
空科技人才及技術,近年進一步布局台灣太空產業,
掌握未來潛在商機;他也透露,太空中心明年預算將
超越今年,今年預算已近新台幣40億元,明年預算應
會超過50億元。

獵風者衛星計畫主持人林辰宗表示,獵風者衛星由
太空中心設計製造,整體任務有超過20家台灣廠商及
學研界參與,且整顆衛星由台灣自行研發製造比例已
高達82%。

獵風者衛星日前已裝上太陽能板,完成全部組裝,
待後續完成環境測試及功能測試,預計最快明年第1
季會在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太空中心,搭乘法國亞利
安太空公司的織女星C型火箭發射升空。

獵風者衛星是觀測風場的衛星,不同於福衛七號直
接接收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所發射經過電離層與大氣層
折射的訊號進行觀測,獵風者搭載國內自製的「全球
衛星導航系統反射接收儀(GNSS-R)」,在低地球
軌道上蒐集由海面反射的全球導航衛星訊號,利用訊
號反射的物理特徵推算海面風速。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楊舒芝表示,GNSS反射
訊號可應用於觀測大氣、海洋、陸地水文,為衛星遙
測應用新趨勢,預期將可改善天氣、氣候預報,也可
進行海面狀況監測,提升海面觀測能量。

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指出,獵風者衛星是第2顆台
灣自製衛星,不僅自製率逾8成,也附帶驗證由台灣
自主設計製造的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顯示台灣太空
產業發展從嬰兒在地上爬的階段,現在來到可以到處
跑的年紀。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認為,獵風者衛星功能是「把
垃圾變黃金」,先前福衛三號被證明是太空最準確的
溫度計,但接近海面處仍會受反射波干擾,導致訊號
非常雜亂,讓氣象局相當頭痛,未來可利用反射波計
算出海面風場,預料將有助颱風強度的掌握及預測。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