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打造去紅化無人機供應鏈 業界盼突破3道關卡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4年10月29日電)對抗中
國制霸全球無人機市場,台美將合作打造「去紅化」
供應鏈。業者分析,生產成本是第一道關卡,而台灣
供應鏈強大、隱形冠軍多,還需補強關鍵缺口,並突
破量產瓶頸,看好民間能量加乘政府、聯盟助陣,才
能快速練兵壯大。

俄烏戰爭、以巴衝突不時以無人機偵查敵情、發動
攻擊,讓各國看見無人機的重要性;而中國長期制霸
無人機市場,大疆創新(DJI)拜政府補貼所賜,憑著
模規經濟,在全球消費型無人機市場約有7成市占
率,也被運用於軍事場域。

基於國安顧慮,美國政府宣布禁止大疆參與美國政
府採購專案,西方多國及日韓官方也開始轉向採購非
中國製無人機。台灣無人機業者對中央社記者表示,
中國無人機供應鏈存在的「後門」和通訊安全問題,
確實成為各國無人機產品的重要隱憂。

今年9月,26家美國無人機製造商主管抵台,與台
灣無人機產官學界密集洽談,規劃合作打造不仰賴中
國的軍用與商用無人機供應鏈。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
立言直言,「美國的研發能力加上台灣製造能力」,
有機會主導產業發展;此舉也呼應賴清德總統承諾要
將台灣打造成「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的政
策。

建立去紅化無人機供應鏈 初期難壓低生產成本

但要建立去紅化的無人機供應鏈有何難度,根據
MarketsandMarkets報告指出,全球有500多家無人機製
造商,其中超過400家集中於中國,業者認為,成本
是第一道挑戰。

「要打造去紅化的供應鏈,成本會大幅上升,一台
無人機的造價差距估計有2到3倍」,專注無人機研發
近20年的台廠主管私下表示,「無利可圖的生意沒人
做」,若成本拚不過中國,除非是大企業,不然很難
挺過研發階段。

也有業者坦言,「是本著愛國心,把無人機相關零
件的製造留在台灣,然後靠著其他事業體去養它,否
則價格根本打不過中國」。他也呼籲,「台灣一定要
保持無人機的在地製造能量,萬一需要,可以隨時馬
上投產」。

產業人士觀察,軍用無人機市場對去紅化供應鏈的
需求比商用市場更強烈,也具備「不計成本」的特
性;而商用無人機對價格敏感度較高,市場需求更龐
大。因此初期去紅化供應鏈雖可透過軍用市場支撐,
但產業要健康商轉並長期發展,壓低成本仍是不可忽
視的問題。

補強無人機供應鏈 台廠隱形冠軍信心十足

「無人機的前身就是遙控飛機,生產線在20年前陸
續轉移到中國大陸」,開發無人機動力系統的中小企
業高層認為,「台灣供應鏈雖然齊全,但對無人機產
業而言,很多已經斷鏈」,必須補強缺少的供應廠
商。他舉例,引擎、飛控系統雖有台灣業者在做,但
產能相對不足;台灣通訊產業雖然很強大,但酬載方
面還需要加強。

無人機供應鏈大致可區分為雷達、機身材料、攝影
相機模組、動力系統、飛行控制、電池、無線通
訊、GPS定位系統,以及整機組裝等。台灣電子供應
鏈發展已久,更有強大的資通訊基礎,知名無人機供
應鏈台廠包括聯發科(2454)、新唐(4919)、亞光
(3019)、經偉航太、雷虎(8033)、鼎天(3306)
等,都發揮隱形冠軍的角色。

聚焦航太複合材料與無人機機體製造的碳基科技
(7719),是國內高性能軍規無人機的代表,自2007
年起獲得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的生產訂單,協助開發
製造翔隼、銳鳶、劍翔、騰雲、銳鳶二等,也與其他
業者ODM合作無人機產品。

今年8月,亞航(2630)與碳基就正式將銳鳶二型
無人機交付中科院,也是軍民合作產製的範例。亞航
表示,與碳基科技已為產製計劃投資建立產能,確保
能滿足未來的量產需求;中科院銳鳶二型無人機具備
「察打一體」的特性,主要用於海洋監偵任務,同時
也可作為近海打擊。

廠區位於台灣屏東的智飛科技研發無人機專用引
擎,並開發出時速100公里、續航達8小時、翼長3.3公
尺的無人機TU-30VG。智飛表示,「無人機引擎不能
太大,可以想像一台摩托車,要維持時速100公里,
連續騎8小時,難度有多高,且在輕度颱風的天候
下,也能穩定飛行」,對於建立更高的引擎技術門檻
相當有自信。

台中霧峰的鴻昱工業則是台灣唯一能量產碳纖螺旋
槳的業者,董事長盧哲彬表示,目前已供貨給台灣客
戶,具備少量多樣生產的優勢,但也希望能成功開發
海外市場,找到更大的出海口。

突破產能瓶頸 聯盟帶隊量產爭國際訂單

全球無人機市場需求龐大,政府設定的產業目標,
是在2028年前達成無人機月產能1萬5000架,並帶動
整體產業產值達新台幣300億元,與目前相比成長幅
度約10倍。

但不少台灣無人機廠商都認為,在擴大無人機產能
方面有瓶頸,除了受限缺工缺廠,產線難擴大,也要
考慮保障資安、技術不能外流的問題。

經濟部9月宣布成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
盟」,未來將代表台灣爭取政府對政府(G to G)的
國際市場訂單,由漢翔(2634)董事長胡開宏擔任聯
盟主席,攜手神耀科技、亞航、雷虎、中光電
(5371)、經緯航太、長榮航太(2645)、佳世達
(2352)集團等多家企業。

胡開宏表示,聯盟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整合國內台
廠技術相互提升,並一起爭取訂單;漢翔擅於機體結
構組裝生產,也有足夠量能協助無人機量產。

目前科技大廠也積極進軍無人機產業,電子五哥
中,以緯創(3231)最為積極,取得經緯航太逾45%
的股權;宏碁(2353)則與無人機廠商璿元科技加深
合作,讓原本資本額不大的中型無人機廠商開始有
「富爸爸」撐腰;而傳產食品廠義美也布局無人機,
用無人機盤點存貨。

業者看好,台灣打造無人機國家隊,長線而言相當
有勝算,整合民間百花齊放的無人機能量,再仰賴政
府與聯盟角色協助,發揮各自的技術專長,擴大產
能,等到更明確的市場與訂單到位,「尤其看好台灣
與美國合作後,可加大訂單規模與找到多個出海
口」,台灣無人機產業將能快速練兵壯大。(編輯:
張良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