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列生物多樣性公約觀察員 分享珊瑚復育成果

(中央社記者曾仁凱台北2024年11月4日電)台達電
(2308)長期關注氣候變遷,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永續
策略,成為首家取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觀察
員的台灣企業。台達電向國際分享生物多樣性政策與
珊瑚復育成果,希望助台灣成為全球珊瑚的諾亞方
舟。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6)於10月21日至11月1日在哥倫比亞舉行,台達
電透過基金會取得CBD COP16觀察員資格,於當地舉
辦4場活動,包含在談判區主辦2場與珊瑚復育相關的
周邊會議,並受邀參與1場綠建築與生物多樣性的周
邊會議,也在展位區展出珊瑚復育成果。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前所長暨台達孕生珊瑚復育計
畫總顧問戴昌鳳表示,由於台灣外交困境,此次CBD
COP16政府派了20多人前往,但沒有攤位,也沒辦法
舉辦周邊會議;台達電以企業方式切入,舉辦並參與
多場周邊會議,是相當大的突破。

戴昌鳳介紹,珊瑚礁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
全世界珊瑚礁只占全球海洋大概千分之一不到的面
積,但是有超過1/4的海洋生物依賴珊瑚礁生存,可見
其重要性。

但隨著氣候變遷等因素,活珊瑚的覆蓋率,從1960
年代的60%,到2018年已經下降到19%,也就是超過
2/3的珊瑚不見了;而且2018年以後海洋熱浪持續且擴
散,珊瑚白化事件更頻繁,海洋珊瑚已面臨生存危
機,成為全球議題。

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近年全世界正加
速揭露生物多樣性影響與依賴,全球已有300家企業
承諾採納「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NFD),台
達電早於2021年啟動執行、2023年成為TNFD Forum會
員,今年更被列為全球首批TNFD先行者企業。

台達基金會持續在珊瑚復育上努力,今年邀請戴昌
鳳教授擔任總顧問,指導相關研究計畫,並於COP16
周邊會議上發表,借重戴昌鳳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
與經驗,目標朝向2025年前復育1萬株珊瑚邁進。

台達電協助台灣珊瑚礁學者達成的研究成果涵蓋各
面向,包含在實驗室繁養殖銳枝鹿角珊瑚
(Pocillopora acuta)的耐熱珊瑚幼苗進行野外復育;
蒐集排放型珊瑚精卵進行人工授精及幼苗培育,以維
持珊瑚基因多樣性。

台達電並於基隆設立潮境珊瑚保種中心,目前已蒐
集有20種珊瑚、3000株活體珊瑚苗,目標將保護至少
30種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色名錄上受威脅及
台灣特有物種,持續監測珊瑚苗移植到海洋保護區後
的魚類豐度變動,做為評估珊瑚復育成效的重要指
標。

另為促進珊瑚種類鑑定,同步也投入台達Micro-CT
技術結合次世代基因定序,有助於建立台灣珊瑚基因
庫,並接軌國際基因資料庫。

戴昌鳳表示,在這波全球珊瑚衰退過程中,台灣因
為地理位置位在熱帶與亞帶之間,特殊的海洋環境,
受傷相對輕微,未來台灣有機會成為全球珊瑚的諾亞
方舟。(編輯:張良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