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企業所有權、經營權應分開 鴻海培養接班團隊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5年1月8日電)鴻海
(2317)董事長劉揚偉今天表示,企業所有權和經營
權應該要分開,公司治理經營交由專業經理人,鴻海
積極培養接班團隊,希望成為台灣企業接班人才培育
的典範。

天下經濟論壇冬季場今天舉辦,劉揚偉下午透過預
錄方式,針對台灣製造業「布局未來、競爭全球」主
題分享想法。

展望全球政經局勢,劉揚偉認為,區域製造大趨勢
不會改變,台灣企業對專利應有正確認識,應更關注
長期科技發展。他並提出4大建議,呼籲台灣應積極
發展軟體產業。

在產業接班人才培養議題上,劉揚偉指出,鴻海成
立滿50年,正在從「製造服務公司」轉為「科技平台
服務公司」。他表示,鴻海要邁向下一個50年,成為
百年企業,人才培育是重要關鍵,因為人才力就是競
爭力。

針對人才力,劉揚偉說,鴻海首先分析人才結構,
接著建立階層化培育系統,梳理集團人才培養,以
70/20/10的法則,針對高階整體人才,培養領導、經
營和管理能力,讓鴻海接班團隊可成為永續發展基
礎。

談到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工,劉揚偉說,台灣的企
業經常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在企業發展初期非常
有效率,但企業發展成熟或規模變大後,相關運作會
產生問題,這可能是台灣比較沒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大
型企業原因之一。

他認為,企業董事長或擁有者、以及執行長或管理
者彼此應該要分開,大股東擔任董事長,公司治理經
營交由專業經理人。

劉揚偉指出,鴻海在2019年第一次傳承,2024年再
開始推行輪值執行長(CEO)制度,就是希望能夠做
為台灣企業接班人才培育的典範。

展望今年全球政經局勢,劉揚偉表示,全球將面臨
區域政治、經濟景氣、產業環境劇烈變化,可預見企
業必須接受全球區域化布局的挑戰,從資通訊、汽車
產業來看,區域製造的大趨勢將不會改變。

他指出,政經局勢大方向演變為區域製造,美中關
係加速此一過程,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想發展自己的經
濟動能,除非發生衝突,這是經濟發展的自然現象。

劉揚偉以鴻海集團在全球布局為例,1980年代進入
美國市場、1988在中國大陸設立據點、1999年在捷
克、2004年在墨西哥、2006年在印度等,集團已落實
本土化、本地化和年輕化。

他指出,未來全球化布局,企業必須跨足歐美,同
時面臨資金、人才、技術、管理、法規、經營環境等
不同挑戰。

對於企業如何在全球布局創造價值,劉揚偉指出,
對專利要有正確認識,專利的目的是分享,保護智慧
財產權只是手段。

他表示,台灣企業應更關注長期科技發展,不能侷
限短期的產品製造、追求短期營收的經營方式;以往
低毛利模式,很難讓員工在更高生活水準下維持同樣
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危及企業永續發展。

劉揚偉指出,台灣企業應全面支持科學研究,並建
立資金投入、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專利分享到市場
應用的完整體系。

針對台灣軟硬體產業發展不平衡,劉揚偉引述數據
指出,全球半導體產值規模約6270億美元,在2024年
台灣占比約27%;然而全球軟體產業規模接近2兆美
元,台灣占比不到1%。

他認為,從全球趨勢、產業升級、帶動新創來看,
台灣需要軟體產業,軟體產業是經濟成長的驅動力,
軟體可提升產業附加價值,軟體可帶動新創發展,創
造就業機會。

對於台灣發展軟體產業,劉揚偉提出建議,包括建
立軟體平台及生態系,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開發具
有吸引力的原生應用程式;結合台灣既有硬體優勢,
推動「軟體為主,硬體為輔」的發展策略;鼓勵創
業,支持軟體新創,企業可設立創新基金,支持軟體
產業研發和創新;注重人才培養,廣泛吸引國際人
才。(編輯:張良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