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投資14條台灣聯外海纜 衛星微波備援多路齊發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5年1月10日電)台灣周
圍海底電纜頻遭破壞,引發各界擔憂聯外通訊韌性。
中華電(2412)目前共投資14條台灣聯外海纜,也陸
續建置約10條國內海纜,除透過不同海纜、多軌道衛
星、微波等相互備援,也全力支持增設海纜站和備援
機房,盼多路齊發降低風險。

具中國背景的喀麥隆籍貨輪,日前疑似破壞台灣野
柳東北方海域的海底電纜,受損海纜為「橫太平洋快
速海纜系統」(Trans Pacific Express Cable System)的
一部分,這條連結台灣與美國西岸的海纜,由多國電
信業者共有,除中華電信外,也包含美國、日本等國
的電信業者。

中華電信表示,當天上午經海纜監測系統發現國際
海纜異常障礙告警狀況,除向海巡署及主管機關通報
外,並於第一時間即啟動緊急備援應變機制,將訊務
改接連至其餘國際海纜站,所有客戶服務於短時間
內,全數恢復正常。

中華電同時洽請國外海纜船前來修復,並指出「若
海象等各種條件順利的話,可望在1月底前修復」。

「國際海纜本身就有多重路由的安全設計,單一海
纜不通,可立即經由其他海纜將訊務改道」,電信業
高層對中央社記者分析,國際海纜通常非單一業者投
資,台灣聯外國際海纜的路由往北通向韓國、日本,
往南經新加坡與東南亞等國;也行經香港,台灣到美
國橫太平洋區域之間,多重路由可互相訊務疏轉,
「每一條都斷掉的機率很低」,台灣國際海纜布局已
具備網路韌性。

但以2006年恆春地震為例,當時震央位於呂宋海峽
附近,是多條國際海底電纜的樞紐,就造成當時東南
亞地區通訊1個月都不順,國際間更形容當時地震損
害海底電纜是現代新型態災難。

●台灣聯外海纜約14條 Google、Meta積極投資

全球超過9成國際網路流量仰賴海底電纜傳輸,海
纜更擔綱海島國家聯外重要通訊管道;以台灣而言,
海纜分為台灣聯外國際海纜及國內海纜。

因海纜投資金額龐大,國際業者多籌組聯盟共同投
資。在台灣,海纜幾乎由中華電信包辦,數十年來,
中華電在國際間已投資30多條海纜,投資台灣聯外的
海纜則約有14條。

包含原本行經南海「卡關」的東南亞日本二號海纜
(SJC2),以及與美國Meta、Google、日本NTT等投
資的Apricot,還有
APCN2、FNAL/RNAL、EAC、C2C、CSCN、TSE-1、
TPE、APG、FASTER、NCP等海纜,延伸範圍包含東
亞至東南亞,以及橫跨至美國的橫太平洋,也有兩岸
之間的海纜。

根據TeleGeography網站指出,台灣未來聯外海纜可
能還包括Google興建的TPU海纜系統,以及Meta投資
將連接台灣與加州的ORCA海纜等。

近幾年來,數位匯流推升網路需求爆發,海纜投資
產業已從單純電信業,加入Google、Meta、Amazon和
Microsoft等國際大型數位平台,以滿足其雲端與OTT
媒體服務所需的高頻寬、低延遲及高備援的網路需
求。

●強化國內海纜韌性 中華電3重備援替代

除了國際海纜,肩負台灣與離島之間網路傳輸的國
內海纜相對脆弱;2023年2月初,僅存的2條台馬海纜
疑似遭中國籍船損害,造成離島馬祖通訊大受影響,
也因為海纜船無法及時抵台修繕,至3月底才完成修
復。

國內海纜均由中華電信投資建置和維護,和國際海
纜具備多重路由設計的屬性不同;台馬、台金、台
澎、彭金之間都各有兩條海纜,互為備援。

為強化離島網路韌性,中華電目前正在興建第3條
台馬四號海纜,並新增1條台澎金海纜,預計2026年
陸續完工。中華電信也持續在台馬之間加強微波擴
容,從2.2Gpbs一路成長,備援率已超過100%,意味
著萬一台馬海纜再斷,民眾通訊上網也不會受到影
響。

電信高層分析,增設海纜與微波擴容就是為了多重
路由,中華電拓展高、中、低軌衛星同樣是備援,即
使現在被認為頻寬尚不足,但隨著時間演進、技術提
升,衛星網路容量也有望一路成長,甚至達到
20Gbps;中華電先前強調,「太空領域的通訊,只要
一有機會,就會投資」。

台馬海纜事件也促成中華電信在海纜、衛星、微波
上更積極布局,強化網路韌性。中華電信高層曾分
析,海纜頻寬是以TB為計算單位,算是「高速公
路」;微波通訊是以GB為計算單位,類似「一般道
路」;衛星雖然是小條的「替代道路」,但能確保通
訊不會完全中斷。

●台灣逾7座海纜登陸站 中華電:加強數量與備援
機房

國際海纜登陸站(Cable Landing Stations)是海底電
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台灣至少7座海纜登陸
站,位置分別是新北淡水2個、新北八里1個、宜蘭頭
城2個與屏東枋山2個,中華電所投資的分別在淡水、
頭城與枋山。

電信高層解釋,多個海底電纜系統可共享同一個電
纜登陸站,可視為海纜的「客運站」,關鍵地點要
「停站下車」,多些站點「靠站載客」,也能增加營
運量,發揮海纜更高投資效益。

數發部表示,已爭取預算補助中華電信新建國際海
纜登陸站及備援機房。中華電信表示,會全力配合政
策執行;換言之,增加海纜站與備援機房的數量和分
布,可確保某些站點遭破壞時,通信還不至於受到影
響,也是打造多重備援的一環。

業界人士指出,海纜事故通常會發生在離岸
100、200公里處,此處漁撈作業多,海纜也較為淺
層,必須更積極加強巡邏,但坦言要保護不容易,如
果海纜是被蓄意破壞,恐怕就更難以防範。

乾淨網路促登台國際海纜增加 台灣網路韌性自然提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先前表示,美中對峙氛圍
下,市場非常在意乾淨網路(Clean Network),「美
方主導的海纜盡量不落地香港,登陸台灣的海纜變
多」,未來預計還會有4、5條國際海纜,都會選擇在
台登陸。

他進一步說,未來國際海纜布建,都會避開比較政
治敏感、不容易取得許可的地段,設備訴求去紅化供
應鏈,也會考量海纜站登陸地點,台灣有民主價值、
工程素質高、供應鏈又齊全等特色,比東南亞更具優
勢。

電信高層分析,台灣地位角色更形重要,登陸台灣
的國際海纜變多,也讓台灣與國際間的路由更暢通,
網路韌性將更上層樓。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