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廠低碳轉型 和碩2招助供應商加速減碳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25年1月28日電)全球各
國尋求淨零減碳,永續目標成為電子供應鏈必考題。
代工廠和碩(4938)近年透過「以大帶小」、與外部
第三方機構合作,推動供應鏈加速減碳;但想讓供應
商內化低碳思維,往往耗費甚久,遇到人員異動又可
能歸零重來,實際上並不容易。

和碩去年12月23日透過線上形式舉辦供應鏈低碳轉
型大會,有效減少供應商參與實體會議產生的交通碳
排放,並邀請專業顧問與合作夥伴,共同探討低碳轉
型的具體做法與數位化解決方案。

和碩淨零減碳目標已獲得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
(SBTi)審查通過,此次大會邀請銳思碳管理顧問公
司分享碳盤查與減碳實務經驗、倍力資訊講解數位減
碳策略與工具應用,為供應商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

和碩品質暨永續發展中心副總經理陳德全接受中央
社採訪表示,供應商關注的議題五花八門,包括減碳
工具如何使用、節能減碳該怎麼著手,也關心有哪些
強制要求必須配合。

和碩已規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具體目標包含
2030年相較於2021年,範疇一(直接溫室氣體排放)
及範疇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絕對溫室氣體排放量
降低42%,同時範疇三(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絕
對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25%,並承諾2050年實現淨零
排放。

陳德全說,2030年範疇三絕對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
25%,對供應鏈影響最大,和碩的供應商同樣需要降
低25%,「客戶也是這樣要求我們,我們要求供應
商,不可能光靠一、兩家企業就做得到。」

減碳有來自企業外部和內部的驅動力,陳德全分
析,就外部而言,減碳早就是國際趨勢,各國研議相
關法規,和碩客戶很早就提出概念,從一開始提倡,
到後來慢慢要求和碩配合。和碩內部也認為,應該肩
負企業社會責任,否則當地球未來熱到不能居住,後
代子孫也會一起受害。

以代工產業來看,用電是最主要的碳排來源,占比
高達90%以上。和碩近年逐步汰換老舊設備,更換成
效率更高的設備,各廠區陸續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
系統認證;和碩也列出重大耗能設備清單給採購部
門,日後添購新設備時也會將其能耗多寡納入採購與
否的考量。

另一方面,為加速減碳腳步,和碩依各國綠能市場
的狀況,除了在某些國家會購買綠電或再生能源憑證
外,也會投資綠能基金、尋求與當地業者合作的機
會。

和碩品質暨永續發展中心資深經理陳敏祥指出,客
戶最希望工廠自行發綠電,和碩近年建廠時都會考慮
安裝太陽能板,不過其發電量畢竟有限。以越南園區
為例,2024年陸續加裝太陽能板後,綠電占比也只有
5%至10%。

和碩供應鏈可分成電子和機構元件供應商,陳敏祥
說,電子元件供應商接觸減碳議題較早,在意的是減
碳幅度;機構元件供應商接觸減碳議題較晚,需要更
多時間溝通,教育廠商如何進行碳盤查,了解排碳量
和熱點,再著手減碳。

和碩透過「以大帶小」的方式教育供應商,至少需
要半年以上時間;如果碰到承辦人員異動,進度又可
能歸零重來,實際上並不容易。

陳敏祥表示,和碩近年推動永續供應鏈,剛開始廠
區不多,供應商比較集中,可以親自走訪每一座廠區
講解;後來慢慢改成線上課程,供應商大會主題也從
主要是探討品質和有害物質,擴大加入呼應企業社會
責任和節能減碳趨勢為重要主題。

去年10月和碩到淡水沙崙舉辦淨灘活動,號召逾
200家供應商、近千人參與。陳德全透露,透過淨灘
活動,可以把環境永續理念傳達給供應商,也能夠藉
機觀察,哪些供應商的永續理念與和碩比較接近。

陳德全直言,雖然市場上有人認為,透過永續作為
可以挖掘更多商機,但相對也要先付出更多,不僅企
業需提出承諾,也必須建立供應商的永續意識,才能
夠真正的落實節能減碳,而這些都需要大家合作一步
一腳印累積。(編輯:張良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