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壓衝擊經貿? 財部:第三次台海危機出口仍成長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022年8月8日電)中國對台灣
部分食品祭出口禁令,財政部官員今天表示,20多年
前第三次台海危機期間,台灣出口年增率介於1成至2
成,且照現有中國對台打壓措施來看,範圍鎖定在中
方自給率高的貨品。

官員表示,兩岸電子產業互賴度高,「我泥中有
你,你泥中有我」,如學者所言,中國對台灣電子零
組件端出「七傷拳式」的擴大打壓措施,機率相當
低。

為反制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
台,中國近來動作頻頻,除先對台灣調製食品等貨品
祭出出口限令,後更暫停台灣柑橘類水果和冰鮮白帶
魚、凍竹莢魚輸入。

財政部今天召開線上記者會,公布7月海關進出口
貿易初步統計,媒體詢問中國在台海軍演對進出口影
響,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兩岸政治情勢基本
上很難量化評估;同時,中國對台灣的針對性措施,
實施時間是否將延長、範圍是否擴大,都是未知數。

蔡美娜指出,中國每一個動作都可能牽動美中台三
方反應,因此後續效應的推演相當複雜;但若參照第
三次台海危機的經驗,大約民國84年至85年3月這一
時間,跨5個季度的出口年增率介於1成至2成間,對
中國與香港也無特殊變化,出口表現反映的是全球有
效需求,未因兩岸緊張情勢而有太大影響。

蔡美娜表示,84年、85年的平均出口實質成長率,
比全球貿易量成長率更高;不過,第三次台海危機對
於股市、民間消費信心造成較大衝擊,拖累當時的經
濟成長率。

將時空背景拉近一些,蔡美娜說,90年對中國與香
港市場的出口結構,仍是以紡織、塑橡膠產品、基本
金屬等傳統貨類為主,當年電子零組件僅占23%;但
20年後,去年光是電子零組件單一貨品就占逾5成5,
同時,中、港積體電路最大進口地就是台灣,顯見當
前兩岸在電子產業高度互賴。

她指出,從中國對台灣的現有打壓措施來看,主要
是針對調製食品、水產品、茶葉、柑橘類、食用油脂
等5類貨品,將對於個別廠商產生一定影響。

據財政部統計,以去年來說,這5類貨品出口至中
國市場的規模為10.7億美元左右,占整體出口比率相
當低、約0.24%;蔡美娜指出,可以見得,中國打壓
範圍鎖定在自給率高、對台灣依存度低的貨品。

在此情境下,蔡美娜引用學者說法指出,中國對台
灣電子零組件祭出「七傷拳式」的擴大打壓措施,機
率相當低,但變數仍存在,財政部後續會密切關注。
(編輯:張良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