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管制鎵鍺影響邏輯晶片小 干擾光纖、太陽能應用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3年7月8日電)中國8月
起實施鎵和鍺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整體觀察,中國鎵
產量占全球達90%、鍺礦供應量全球比重逾70%,對
邏輯晶片晶圓製造影響有限,對光纖、射頻、感測、
太陽能等應用或有干擾,後續可觀察烏克蘭以及澳洲
等國是否重啟開採鎵金屬。

中國商務部及海關總署於3日發布「關於對鎵、鍺
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指出為維護國家安
全和利益,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
於8月1日起正式實施出口管制。

美系外資法人報告分析,鎵(gallium)和鍺
(germanium)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戰略物資,廣泛
應用在紅外線光學、光纖通訊傳輸、感測元件、太陽
能電池等領域。

其中在鎵化合物,亞系外資法人分析,砷化鎵是重
要且生產量最大的第二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主要應
用在LED、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射頻
元件、太陽能元件,其中LED和射頻元件使用最多;
另外氮化鎵(GaN)是第三代半導體重要材料之一。

在鍺金屬應用,亞系法人指出,通常加工成為光纖
級四氯化鍺、紅外鍺單晶、太陽能用鍺基板等產品,
應用在光纖通訊、紅外線光學、太陽能、塑料PET催
化劑等高階技術和國防安全領域。

從礦藏量和產量來看,美系法人引述金屬業遊說團
體Eurometaux的資料顯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鎵礦
蘊藏量,占全球比重超過80%。

亞系外資法人統計,去年中國原生鎵產量約606公
噸,消費量約500公噸,原生鎵產量占全球產量達
90%;另外中國每年提供全球超過70%的鍺礦供應
量,2021年全球鍺金屬產量178公噸,其中中國鍺金
屬產量達125公噸,全球占比70.22%。

觀察中國管制鎵和鍺相關物項出口對半導體產業影
響,美系法人分析,對邏輯晶片晶圓製造廠影響有
限,中國仍是全球主要消費電子市場之一,且中國超
過80%的半導體元件仍需要從國外進口。

儘管如此,美系法人認為,由於鎵和鍺對於200奈
米及以上製程的半導體產品製造來說相當重要,對於
半導體晶圓基板、射頻元件、功率放大器(PA)等供
應鏈來說,仍有供應干擾或是斷鏈的風險。

另一美系外資法人指出,中國貢獻全球超過80%的
鎵礦出口量,中國管制措施可能影響從基板到有機鎵
化合物氣體的砷化鎵磊晶供應鏈。

本土證券法人分析,砷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基板,
多需要使用到鎵金屬,中國是全球最大鎵和鍺出口
國,主要銷售原料給國外化合物半導體基板廠。

不過本土法人指出,除了中國以外,烏克蘭以及澳
洲也有能力開採並生產鎵金屬,以往因價格及獲利因
素,開採意願低,中國管制鎵出口,可能推動烏克蘭
或澳洲等其他國家重啟開採。

觀察砷化鎵基板價格,本土法人分析,由於砷化鎵
基板大部分採取1至2年長約議價,短期內砷化鎵基板
價格波動不大。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