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生成式AI圖片販售?智慧局將研擬指引防侵權爭議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023年07月16日電)人工智
慧(AI)科技迎來契機,卻也衍生出智慧財產權爭
議。經濟部智慧局表示,目前已著手討論生成式AI的
著作和專利權疑慮,以及AI訓練資料合理使用範圍,
未來規劃建立指引,提醒民眾應注意侵權問題。

AI生成內容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時常可以看見
民眾在網路上分享AI技術生成的圖像和影音。智慧局
近日陸續收到民眾詢問,是否能將AI生成的圖案用在
馬克杯或衣服販售,或是將Chat GPT內容當作補習班
教材。

智慧局官員表示,AI技術仍處萌芽階段,因無法確
定訓練資料是否來自別人的作品,也無法判定AI公司
是否獲得授權,或是可以轉授權給消費者商用。

在疑點尚未釐清前,智慧局官員建議,民眾將AI生
成內容僅作為娛樂或自家使用即可,以免衍生不必要
的法律糾紛;至於補習班教材使用雖沒有對外發行、
販售,但也可能侵害權利人的重製權與散布權,必須
謹慎。

智慧局官員表示,AI訓練資料是否合理使用備受關
注,國際上不乏AI著作權爭議的訴訟,包含知名的圖
庫平台Getty Images 提告AI科技公司非法使用圖片,
也有藝術家、歌手控訴畫作和聲音遭侵權。

智慧局官員解釋,現行的著作權法保障的主體為自
然人或法人,若是單純由AI生成的圖像和文字,原則
上並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但若創作者將AI當成輔助工
具,創作中有來自人類實際的思想和心力貢獻,即可
主張受法律保障。

針對AI演算法發展及成果的權利歸屬問題,智慧局
表示,已針對AI生成物是否享有著作或專利權、訓練
資料合理使用範圍、企業強化營業秘密的保護等3大
方向進行討論,現階段持續蒐集民眾對AI應用的疑
慮,未來規劃在AI衍生的著作權議題上製作指南或常
見問題Q&A,提供民眾參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