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幽門桿菌精準治療創新研究 躍國際期刊封面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023年7月19日電)台灣醫學
研究傳捷報,國科會今天指出,台大醫領軍的團隊,
針對胃癌重要致病因子幽門螺旋桿菌,全球首創以臨
床試驗證實運用抗藥性基因分子檢測技術引導的精準
治療,療效不亞於傳統方式,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刺胳針胃腸肝病學」7月封面。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及消化性潰瘍最重要的致病因
子,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胃癌發生風險及消化
性潰瘍復發率。

早期幽門桿菌感染,在7天的三合一治療後,治癒
率高達9成,然而,近年因幽門螺旋桿菌對抗生素產
生抗藥性的比例增加,導致除菌率下降,因此需要依
據抗藥性的檢測結果,引導後續的精準治療。

國科會推動「台灣胃腸疾病及幽門桿菌臨床試驗合
作聯盟」,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帶領內科部醫師劉
志銘等人組成多中心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幽門螺旋桿
菌的精準治療,並於今天舉行成果記者會。

國科會指出,這是全球首個以臨床試驗證實在幽門
螺旋桿菌的治療上,運用抗藥性基因分子檢測技術,
所引導的精準治療,且完全不亞於依照傳統細菌培養
與敏感性測試所引導的療效。

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表示,這一研究成果於今年7
月榮登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胃腸與肝病學」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並獲選為
當期的期刊封面,受到國際高度矚目。

劉志銘說明,傳統幽門桿菌培養較為困難,培養成
功率約85%至90%、耗時2至3週,檢體保存且運送不
便,降低幽門桿菌培養與敏感性測試的醫療可近性與
普及率;因此,開發更簡便、快速診斷的抗藥性檢測
工具,成為臨床重要研究課題。

劉志銘表示,研究團隊開發直接利用胃切片檢體,
進行抗藥性基因檢測的方法,包括優化檢體保存、
DNA萃取及PCR條件等,整體提升抗藥性基因檢測的
成功率達98%至99%、準確率高於95%。

在2017至2021年期間,團隊透過多中心平台進行臨
床試驗,比較使用「抗藥性基因分子檢測技術」、
「傳統細菌培養與敏感性測試」等2種方式;試驗招
募560名未曾接受除菌的幽門桿菌感染者,以及320名
多次治療失敗的幽門桿菌感染者。

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分子檢測引導的幽門桿菌精
準治療,在第一線治療和第三線治療(經多次治療未
成功除菌),與藥物敏感檢測引導一樣有效。

團隊指出,分子檢測技術檢測成功率高、準確度
高,預期推廣上更容易普及,未來將持續開發非侵入
性檢體的抗藥性基因檢測產品,以及幽門桿菌新機轉
治療藥物,致力推動胃腸疾病的精準醫療。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