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經貿歷史性突破 建立談判架構邁向自由貿易協定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22年6月1日電)美國與台
灣今天宣布啟動21世紀貿易倡議,行政院政委鄧振中
晚間表示,「我等了30年」,這是台美經貿關係重大
突破,雙方將建立貿易談判架構,且皆具高度企圖
心,同意加速談判,目標簽訂一項或多項協定。

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Sarah Bianchi)今天晚間7
時30分與鄧振中舉行視訊會議,雙方發起「台美21世
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行政院在會議結束後召開「深化台美經貿關
係重大成果記者會」,由鄧振中、外交部長吳釗燮、
經濟部長王美花、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出席說明結
果。

鄧振中表示,根據此倡議,台美將啟動貿易談判,
以便在未來獲得高標準、具經濟利益的貿易協定,並
會在此目標之下展開11項議題談判,包含貿易便捷
化、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污、中小企業貿易、數位
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非市場經濟。

雙方並同意首次會議將在月底於美國華府舉行,鄧
振中表示,首次會議採面對面形式,由他和美國貿易
代表署(USTR)代表、副代表召開,確切人選尚不
確定,「但一定有代表性」;未來應為不定期舉行,
但過程中工作談判階層一定會密切交流,畢竟雙方都
同意要加速談判,「雙方都有很高的企圖心,能在最
短期間產生最大效果。」

針對此倡議對台美經貿關係的意義,鄧振中表示,
多年來台灣期望和美國展開貿易談判,現在終於可以
開始正式啟動談判,「可說是台美經貿發展歷史性突
破」,未來將在雙方同意狀況下,簽署一項或多項貿
易協定;雙方談判議題廣泛,但都是對台美發展最有
利議題,未來也會與時俱進、擴大範圍。

鄧振中指出,在拜登政府並無關稅談判授權下,倡
議重點是利用堆積木方式,推動各項協議簽署,待未
來時機成熟完成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因涵蓋範圍廣且
深入,花費時間、人力將超越以往,會尋求政府部
會、企業、智庫意見,爭取台灣最大利益。

鄧振中並說,此倡議也有助於台灣和全球經濟連
結,加速台灣雙邊、多邊經貿談判。

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首輪名單未納入
台灣,但鄧振中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
5月20日在泰國曼谷的會談,提到會深化台美經貿關
係,並於數週內有嶄新作法。

鄧振中表示,此倡議和台灣爭取參加IPEF是並行且
相輔相成,會持續爭取參加;他點出,IPEF有4大支
柱,而此倡議正包含IPEF貿易支柱的所有內涵,同時
觸及其他3項支柱,例如供應鏈、減碳、反貪污部分
內容,顯示台灣在剩下3項支柱已和美國有相當合作
關係,包含供應鏈、基礎建設融資等。

不過,鄧振中說,今天會談討論內容限於台美貿
易,IPEF部分會繼續跟美國政府爭取。

媒體問及此會談有無達到預期目標,鄧振中表示,
「我先倚老賣老,我等這個等30年」,就是希望能用
談判機制,與美方建立更密切關聯,以及可長可久的
雙邊經貿關係,這也是先前提及的台美新互動模式,
更密切且更具實質內涵。

鄧振中指出,儘管美國現在沒有關稅減讓的談判授
權,但世界上重要的貿易協定,除關稅外,還有很多
章節都在規範政府作為,包含貿易便捷化、法規透明
等,有助企業拓展對方市場,且雙邊、多邊貿易協定
涵蓋範圍廣,關稅減讓固然重要,但非全部。王美花
提到,台美新倡議有助於產業發展,產業界均給予高
度肯定。

鄧振中表示,談判過程中,兩國會先致力於將所有
項目談定,困難或暫時無法推動的議題擱著,待所有
基礎都完備,再將那部分補齊,成就貿易協定目標內
涵。

媒體詢問新倡議與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
(TIFA)機制差異,鄧振中說明,TIFA是存在20多年
對話機制,主要強調合作,這些年已解決很多問題,
將會繼續運作;今天的倡議則是有明確目標,也就是
經由談判達成貿易協定,TIFA部分項目則會搬到此架
構談判,樂見兩國交往機制越趨密切頻繁,有助增進
雙邊關係。

媒體關注隨美方政權輪替,倡議是否能持續下去,
鄧振中強調,國際談判難訂定時間表,「但雙方都希
望早日有成果」。

針對中國可能的經貿打壓,他說,現在每國都想辦
法擴大經貿、技術合作,以強化競爭力,這是非常合
理作為,「我們也不希望過度政治化來看待此事」,
而台美貿易關係本就密切,雙方都有企圖心要讓關係
更穩固堅定,力促區域、世界經濟發展,「不應該有
任何第三方對此事做任何阻撓」。

針對媒體報導台灣與歐盟經貿對話提升至部長等
級,王美花表示,台灣與歐盟關係持續深化,各層級
會談持續進行,若有任何更具體相關走向,基於和歐
盟默契,將在適當時間會與大家報告。(編輯:張良
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