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批綠電進度慢 經部:包牌式批評對政策討論無助益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023年08月3日電)媒體指
政府綠電發展進度落後,經濟部表示,綠電占比目標
變動主要是受到經濟成長、半導體需求高以及疫情延
遲建置;若拉長時間觀察,2016年底截至今年7月
底,光電累積併網量大幅增加約7.9倍,對於媒體這類
包牌式批評對公共政策討論恐無助益。

媒體引用審計部近日公布的審核報告指出,截至去
年為止,包括太陽能、漁電共生、離岸風電、天然氣
輸儲設施等重點推動項目,進度全都落後。

經濟部能源局發布新聞稿表示,綠電占比20%預估
2026年10月完成,和原本預估2025年達成目標變動有
3個主因。第一,總用電量(分母)變大,導致原規
劃的占比變動。2008年至2016年的經濟成長率為
2.9%,2016年至2022年則是3.4%,經濟成長加上半導
體投資帶動用電成長較高。

第二,離岸風電風場合約原就容許隔年併網、加上
發電旺季秋冬,因此年度電量計算會反映在隔年。

第三,光電、風電建設深受疫情影響,包括施工人
員的出入境及相應防疫安排,或是國際施工船、材料
等短缺及運送困難。

經濟部強調,即使比例變動,台電在總體電力調度
以燃氣優先,並確保供電無虞,同時以專案解決問
題。

以光電為例,經濟部表示,2022年雖受疫情與缺工
因素影響,單年併網量仍達2.02GW,光電裝置量
2.52GW創年度設置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7月底,累
積併網量已達11.11GW,相較於2016年底併網量
1.245GW,大幅增加約7.9倍。

針對太陽光電併網熱區,台電已推動包含9站10線
等電力網加強工程,透過先期併網點、屋外模組化變
電所協助熱區併網,預計2024年底可再增加6.35GW
饋線容量,足以供應未來光電併網容量。

至於漁電共生的模式,經濟部指出,透過環社檢核
引導設置,並且要求開發業者進行環境友善措施與因
應對策,確保光電與環境共生共榮減少衝擊。

經濟部說明,初期推動因利害關係人複雜、案場設
計需兼顧養殖需求,需審慎規劃,現已建立推動經驗
與模式,將持續跨部會加速行政程序,並與地方政府
合作推動。

在漁電共生模式下,經統計已併網0.5GW,施工中
0.45GW,行政程序中1.58GW,尚有1萬5072公頃專區
潛量約3.6GW,可達漁電共生2025年設置目標
4.4GW。

另外,離岸風電工程進度備受關注。經濟部表示,
近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的工程進度均延遲,截至2023
年7月已完成232座,共1.8GW容量。

經濟部表示,均依契約約定要求廠商積極施工,除
因不可抗力或不可歸責因素導致延遲外,無故逾期,
將依契約約定處以罰則。

至於天然氣安全儲槽容積天數,經濟部表示,已定
期召開專案會議,監管進度及目標,遭遇困難進行跨
部會協商,督促中油積極推動新建接收站與儲槽計
畫,目前仍進行中的增建儲槽計畫,包括觀塘接收站
與台中接收站各2個儲槽,將在2027年將陸續完成。

經濟部說明,每增加1座槽可以增加1天的安全存
量,故加計至2027年完成增建的4座儲槽,將可達到
法定天數所規範的24天。

針對台電虧損,經濟部表示,主因為戰爭帶來全球
燃料價格暴漲,核電占比更高的法國、韓國電業虧損
更高,歐美國家更因燃料價格引發大量通膨。而台灣
在油電共同承擔政策責任、吸收多數漲幅下,通膨情
況仍相對穩健。

經濟部指出,同一媒體社論將全球都在發展的綠電
稱為光電墳場島、無視四接方案避開生態影響、操船
模擬確保港安,仍以「滅海滅港」形容,如今再批燃
氣存量不足、綠電過慢,「這類包牌式批評對公共政
策討論恐無助益」。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