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核處理水擬8月入海 原能會:續監測漁產氚含量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023年08月4日電)日本核處
理水可能於今年8月中下旬後入海,原能會主任秘書
王重德表示,台日已建立密切管道,也派觀察團交流
排放準備工作與ALPS效能等,同時,政府跨部會持續
監測台灣周遭海域含氚量以及漁產輻射抽驗,讓民眾
安心。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核處理水」排
放入海準備已大致底定,面對目前逾千座貯水槽即將
在2024年滿溢的時間壓力,日媒推測日本政府可能會
在今年夏天付諸實行,此舉也引發周邊國家疑慮。

針對核處理水中的氫放射性同位素氚,王重德在今
天播出的自由時報「官我什麼事」節目中表示,目前
國際間尚無資料證實,氚會直接造成人罹患癌症;而
日本宣稱經處理後,60多種核種會被過濾掉,只存留
氚元素,後續得注意是否真如同日本所言。

王重德指出,原能會2019年時已意識到此事,便從
台灣周圍海域開始進行氚的量測,並與農委會、食藥
署、漁業署等建立合作機制,比如對海帶樣品等執行
氚含量檢測;同時,透過外交管道傳達,希望日方作
成決定時,事先通知台灣,而日本2021年內閣會議決
定核處理水入海計畫前,確實有先告知相關訊息。

王重德表示,台灣不僅曾與日本簽訂核能資訊交流
備忘錄,也3次籌組觀察團赴日,實地了解排放氚水
的準備工作以及ALPS(多核種除去設備)效能;此
外,近期韓國發現,台日在此議題上的交流非常密
切,因此也希望未來能與台灣建立更多監測、技術探
討的合作。

王重德說,原能會跟日本相關單位接洽,核處理水
最有可能的排放時點,落在8月中下旬以後,台灣啟
動跨部會計畫,持續監測海水、海生物、海產等環境
背景值,核處理水排放後,原能會把相關參考指標放
在官網的資訊平台,讓民眾、漁民掌握周遭海域和漁
產品是否屬安全情況。

談及台灣開放日本福島5縣食品輸入,王重德指
出,原能會協助食藥署整合國內具檢測能力的實驗
室,針對碘-131、銫-134、銫-137等放射性物質標
準,進行檢驗,一年大概可分析7萬件,量能綽綽有
餘。

此外,中國很多核電廠坐落東南沿海、也會排出處
理水,針對有無進行重點稽查,王重德說,中國核電
廠大部分屬壓水式,與沸水式相比,壓水式排放氚的
量較高一些,以2019年來看,一年的氚排放總量約比
日本多了7至8倍。

王重德表示,中國離台灣很近,因此原能會在沿海
設有9個監測點,監測中國氚排放有無影響台灣周邊
海域;目前台灣海域氚環境背景數值,約為每公升含
氚量0.5貝克,在恆春外海大概一定低於0.5這一數
值,在金門、馬祖量到的數據,也都在0.5以下。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