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周志宏:環保是門好生意 跳下去才知水多深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23年8月19日電)台達電
創辦人鄭崇華20年前就給公司「環保、節能、愛地
球」的明確方向,認為「氣候危機就是商機」。永續
長周志宏接受專訪時說,別以為花錢就能買到綠電,
「環保真的是一門好生意,但真的跳下去才知道水多
深。」

由於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ESG)指標
涵蓋範圍太過廣泛,許多企業想要推行時,不知該從
何做起,且實際執行往往窒礙難行。中央社專訪寫出
台灣第一本永續報告書(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s,
CSR),也是台灣上市櫃公司最早期的「永續長」周志
宏。

●台達電投入環保節能已久 仍是「做中學、學中
做」

儘管台達電在環保節能相關領域的認知已經快20
年,但仍然面臨不少困境。周志宏說,市場、產品都
還不成熟,各國法規也存在不少差異;對於生產基地
遍布全球的企業而言,複雜度及挑戰相當高,現階段
只能「做中學、學中做」。

台達電做為ESG的先行者,不少人向周志宏請益,
該如何做,周志宏給的答案是「趕快去做就對了」,
「因為當你去做了,你才知道裡面有什麼問題;而且
你的問題跟我的問題不盡相同」。就他觀察,不少人
都還在觀望。

周志宏指出,台達電關鍵作法包括自發自用(太陽
能發電)、再生電力直購、綠色電力產品、非搭售型
再生電力憑證、其他創新。

●買綠電「表面看很簡單,但真的不簡單」

周志宏笑著說,「講到買憑證,剛開始會以為就買
個綠電,憑證自然就有了,所以應該很簡單,只要找
台電、賣電者簽個約就搞定了」。

「沒想到大家都還不會買綠電,也不會賣綠電,這
個市場是怎麼回事,能搞清楚的人並不多。」他說,
例如價錢如何談,大家都不知道,全球各地都不同;
要簽2年、10年或者20年約,這些都沒有太多前例可
循。而風電、水電、太陽能及未來的地熱,如何買,
各自的條件、風險都不同。

他說,「隨著氣候變化,再生能源存在高風險」。
就像台達電買了水力發電,結果去年就有3個月沒辦
法發電,真的沒有想像中容易。

台達電很早就成立了永續委員會,統籌永續環保相
關事務,在經營階層充分支持並直接參與下,結合總
務、廠務、財務、採購、法務、資訊等單位,進行跨
部門溝通與資源調度,一步步共同完成綠電採購、節
能減碳等策略性的目標。

周志宏說,幾年前還沒有綠電可買,就先買憑證。
光是買憑證「眉角」都很多,要找到對的管道,你買
的憑證不只是要有認證過的,同時又要被你要去抵消
的機構認同;其中有一個很長的價值鏈是必須要打通
的。

●有錢就能買綠電? 其實很多大廠都沒有辦法買

周志宏嚴肅地說,「你以為出去簽個約就能買到綠
電嗎,不是的」。

台達電在2年前開始買綠電,了解後才知道原來買
綠電的門檻那麼高。尤其是離岸風電。首先你必須通
過「國際信評」,光這一個條件,就讓大部分企業都
跨不進這個市場,「連買的資格都沒有」,許多大企
業都買不到,除非有發行ADR、海外公司債等大型企
業才會有夠高的國際信評。

周志宏說,綠電買賣通常合約一簽都是數年起跳,
長的有20年,如果買家沒有經過國際信評認可,幾年
後萬一付不出錢,賣家該如何善後。

周志宏透露,不少大廠發現買不到綠電,轉向經濟
部求援,希望由經濟部擔保背書,但這需要時間,擬
訂出一套機制待行政院通過。

●中小企業ESG之路困難重重 電力交易平台是解方

周志宏強調,如果是跟隨「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
織」(SBTi)架構,呼應全球控制升溫攝氏1.5度的減
排路徑,訂定2050年全球據點達成淨零排放(Net
Zero)的長期策略與目標,「現在買碳權都還言之過
早,意義不大」。

他解釋,國外8大重排碳行業都設有「責任性減
碳」的標準,在SBTi的架構下,主要的精神是要求企
業先從自身的「減碳」做起,希望能達到90%;最後
允許10%的瓶頸透過購買碳權,來完成100%淨零碳排
的最終目標。

所以現階段,除了透過包括綠色建築物、太陽能發
電等各種節能方案降低碳排外,對於耗能大的工廠,
要達到標準,購買綠電進行工廠運行是現階段重要的
課題,也是最迫切的需求。

然而,現在困難之處是每個國家和區域規定都不
同,常常會有綠電公司可以賣綠電,但無法提供憑
證,「那等於是白搭」。

周志宏直言,政府要推出一個「電+證」的「綠電
交易平台」,讓企業能買到「有血統證明的綠電」,
才能解決中小企業的問題。經濟部的工業局及標準檢
驗局已經研擬規劃一段時間,這是大家真正期待的。

他認為,相較於日前剛成立的碳權交易平台,綠電
交易平台上路,才有機會能解決企業當下的問題,作
用會大很多。

●買綠電是學問 如何用綠電學問更大

「不只買電是學問,用電學問更大。」周志宏提到
台達電之前購買某國家級別電網的風力發電實例,簽
下每年1億度風電的綠電合約,但後來卻被告知買1億
度電只能給500萬度的綠電憑證,1年過後連500萬度
的憑證都發不出來,太多不可預期、不知道原因的
事。

周志宏檢討歸咎原因,制度及規範剛起步,各國自
己都還搞不清楚,能不能發憑證給企業、要不要設定
配額等問題都還沒有定案。因為各種理由發不出憑證
的例子很多,連簽了約都不見得有用,存在很多風
險。

再來是用電問題,周志宏說,綠電怎麼用、如何算
帳才是大問題。前年起,多家國際企業響應UN
Carbon-free Energy Compact發起24/7全時無碳能源倡
議,而台灣的綠電匹配度也是目前少數符合該倡議原
則,初期以15分鐘匹配,去年也開放匹配後單月結
算。

簡單地說,在時時匹配的大趨勢下,如果當下發出
的綠電沒有即時用掉,與用電方沒有匹配的電力就不
能計入使用綠電的數量。如何將綠電即時分配在對的
地方用掉,或透過儲能方式降低流失的電力,這就是
Know how。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台達電因此開創出包括碳管
理、碳盤查、綠電規劃,以及如何利用儲能系統優化
廠辦能源管理、如何有效增設廠辦充電站等解決方
案,協助產業面對並解決痛點,進一步成為新創商
機。

周志宏強調,企業若不正視氣侯永續行動,未來將
需要耗費更多的成本,甚至錯失許多商機,「做就對
了」。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