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資訊產品助攻 7月東協訂單金額達88億美元創新高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023年8月21日電)經濟部
統計處表示,7月東協訂單金額達88億美元,創下歷
年單月新高,年增33.7%,推升主力為電子和資通訊
產品,經濟部分析,主因為國際廠商全球營運布局考
量,將下單地區從歐洲改為東協,但也導致歐洲接單
年減32%。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7月外銷訂單金額477.3億美
元,年減12%連11黑,其中四大接單地區,除了東協
訂單金額正成長外,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歐洲等
其餘接單地區則呈現連續負成長。

7月來自東協的訂單金額達88.0億美元,年增
33.7%,其中,電子產品增加15.6億美元,年增
61.8%,資訊通信產品增加10.7億美元,年增93.8%,
兩者為推升東協訂單成長主力。

外界關注東協的電子產品訂單顯著成長,黃于玲說
明,主要是記憶體產品訂單增加,但經了解,此為客
戶的一次性大單,是否代表長期需求回升仍待觀察。

黃于玲表示,國際廠商因全球營運布局考量,將下
單地區從歐洲調整到東協國家,推高東協接單表現,
此現象從今年4月東協訂單金額超越歐洲便出現,預
估影響基期時間將達一年。

進一步觀察其他接單地區,美國訂單142.9億美元,
年減18.6%,為連續9個月負成長,以電子產品減少
12.0億美元,年減19.4%較多,資訊通信產品則減少
8.2億美元,年減14.5%。

至於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106.7億美元,年減4.2%,
為連續16個月負成長,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2.6億美元
最多,機械則減少1.7億美元,年減38.0%。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電子產品訂單由黑
翻紅,年增7.8%,黃于玲分析,主因為廠商接獲通訊
晶片的大單,另外,受惠於客戶庫存回補及旺季備
貨,帶動IC設計、手機晶片和驅動面板等訂單增加。

受到廠商調整下單地點影響,7月歐洲訂單金額為
65.7億美元,年減32.0%,以資訊通信和電子產品減幅
最為劇烈,分別年減36.9%、39.7%。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