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伯明罕宣告破產 兩年內逾20城市恐步後塵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特稿)英國第2大都會區伯
明罕(Birmingham)2023年09月5日發布「第114節通
知」,各家媒體紛以「伯明罕宣告(實質)破產」標
題報導。儘管「破產」聽來駭人,在英國,新聞熱度
卻不到兩天即開始下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 英國地方政府其實「無法」破產

首先要釐清何謂「第114節通知」(S114 Notice)。
這是地方財政首長依據「1988年地方政府財政法」第
114節規定,針對地方政府缺乏償債能力、研判無法
在財政年度內達成收支平衡,所發布的通知。

發出S114 Notice意味地方政府不得有新支出,少數
例外包括法定基本服務、緊急服務、現行契約支出、
人員薪資等,且就算是必要開支,也必須嚴加監控。

地方議會必須自S114 Notice發出後21天內召開全
會,討論財務解決方案。在英國的地方自治體系,
council一詞可兼指地方議會和地方政府;議會多數黨
領袖往往就是地方行政首長,有權組成「內閣」。自
2012年以來,伯明罕為工黨主政。

儘管媒體報導常以「破產」形容伯明罕
(Birmingham),事實上根據國會圖書館、智庫「政
府研究所」(Institute for Government)等資料來源,
英國沒有讓地方政府宣告破產、清算或重整的法律程
序:地方政府依法必須維持收支平衡,「入不敷出」
屬非法行為。法規對地方政府舉債也設下嚴格限制。

發布S114 Notice後,地方政府可採取幾種合法手段
解決財政問題,包括調升地方稅(按現行規範不得調
升超過5%)、削減預算、變賣資產、請求有權監督地
方財政的中央政府放寬審計標準或直接提供援助等。

伯明罕並非窮到「米缸見底」。根據去年3月公布
的資料,伯明罕政府持有1萬1000公頃土地(面積在
英國地方政府間數一數二)、約6500件不動產,以及
伯明罕國際機場股份。因此,發布S114 Notice是為解
決財政問題而採取的「非常手段」,不意味地方政府
窮到只能「擺爛」。

● 兩年內26個地方政府恐步後塵

伯明罕不是英國第一個、大概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宣告實質破產」的地方政府。2018年以來,英國已
有5個地方政府這麼做,位於大倫敦都會區南部的克
洛伊頓(Croydon)去年11月甚至立下兩年內3度「破
產」的紀錄。

另一方面,串聯英格蘭北部、中部及南岸47個市級
政府的「市政利益特別小組」(SIGOMA)今年8月下
旬曾示警,未來兩年,英國至少會有26個地方政府被
迫發布S114 Notice,即所謂宣告實質破產。

此外,核心成員涵蓋總計超過300個英格蘭和威爾
斯地方政府的「地方政府協會」(LGA)評估,為將
各項服務維持在既有水準,各地方政府未來兩年恐面
臨合計約30億英鎊(約新台幣1200億元)的資金缺
口。

英國預算責任局(OBR)今年7月也示警,實質無
力償債的地方政府數量有上升趨勢。

在2018年以前的英國,發布S114 Notice堪稱罕見。
近年來,地方政府面臨多項財政挑戰,包括中央數度
刪減撥款、法定社會照護支出增加、疫情、通貨膨脹
等。

儘管中央政府曾數度提供一次性撥款、增加社會照
護預算,多項措施遭批評為「治標不治本」,專家認
為有必要檢討地方財稅制度,以及中央與地方之間的
資源和權力分配,包括增加地方政府稅捐徵收項目。

不過,除了大環境與結構性因素,部分地方政府的
財務危機「個案特色」相對鮮明。公開資料顯示,伯
明罕多年來有財政治理不善、行政效率不彰的問題,
並曾因此引發中央政府以及工黨領導層關切與介入調
查。

● 「同工同酬案」重創伯明罕財政

根據5日發布的S114 Notice相關聲明,伯明罕在這個
財政年度已有8700萬英鎊(近新台幣34億8000萬元)
預算缺口;此外,政府缺乏財源支付「同工同酬案」
導致的鉅額賠償。

數年前,174名女性雇員控訴伯明罕政府提供的薪
資福利「男女有別」、對女性不公。2012年,英國最
高法院裁?伯明罕政府應賠償女性員工損失。這項裁
決讓其他女性員工也受惠;2014年以來,伯明罕政府
已向數千人核發賠償,曾為此出售國家展覽中心
(NEC)等旗下資產。

今年6月,伯明罕政府宣布已就「同工同酬案」發
出總計約11億英鎊賠償,但相關負債預估仍將高達7.6
億英鎊,每月孳生利息最高可達1400萬英鎊。

雪上加霜的是,英國總工會(GMB)近期代3000名
女性對伯明罕政府提出新指控,控訴伯明罕政府未完
全遵照法院裁決落實賠償。正醞釀擴大司法戰線的
GMB估計,「同工不同酬」恐讓英國各地方政府不得
不支付數百億英鎊賠償。

儘管財政吃緊,伯明罕政府去年不僅未放棄主辦大
英國協運動會,更向居民宣傳伯明罕正迎來「黃金十
年」。

此外,伯明罕政府去年安裝新的人力資源和收支管
理資訊系統,數度延宕導致相關計畫費用由1900萬膨
脹至約1億英鎊。隨著「黃金十年」美夢破裂,伯明
罕是否能順利主辦2026年歐洲田徑錦標賽(European
Athletics Championships),有待觀察。

● 中央拒紓困 地方財政將成政黨選戰攻防熱點

面對伯明罕政府因為財政困難早在今年7月即凍結
部分非必要支出,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一貫採
取拒絕「紓困」的基本立場。政府發言人說,地方財
政最終是地方政府的責任,中央已採取系列措施協助
緩解地方壓力。

伯明罕5日發布S114 Notice之際,行政首長柯頓
(John Cotton)遭媒體揭露正與家人在美國度假,計
劃下週返英。一直未能就「同工同酬案」提出負債
「清零」時程的他後來在各界壓力下,宣布有意在
2025年4月前清償所有相關債務。他堅稱身在海外依
然心繫伯明罕,持續全天候努力工作。

考量英國預計明年舉行國會大選,貼近民眾的地方
財政問題很有可能會是政黨攻防熱點之一。

6日在國會下議院,一位同為保守黨的議員詢問蘇
納克,他是否同意工黨再次展現「慷他人之慨」、執
政散盡他人錢財的能力。保守黨黨魁蘇納克回應,這
位議員所言甚是:工黨已讓伯明罕「破產」,絕不能
讓整個英國落入他們手中。

這段「首相答問」略而不提的是,近5年來「破
產」的地方政府,並非全由工黨主政。在選戰壓力
下,地方財政議題是否有機會「越辯越明」、避免成
為無解沉痾,或是終將沉沒在政治口水中,同時考驗
選民與政治人物的智慧。(編輯:周永捷)1120908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