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敬業工程師是台灣優勢 台積電離職率僅4%至5%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2023年9月18日電)台積電
創辦人張忠謀今天表示,台灣是晶片製造的領導者,
台灣的優勢是人才,有非常敬業的工程師。他指出,
台積電每年員工離職率4%至5%,反觀美國70、80年
代離職率達15%至20%,「離職率超過10%,怎會有好
成績」。

張忠謀今天應邀出席國際法官協會年會活動,演講
「台灣晶圓製造競爭優勢」。他介紹了晶片的歷史和
分工,並說明台灣的優勢。

張忠謀表示,AT&T於1947年開發出電晶體,取代
真空管,並於1952年將電晶體技術授權給IBM等公
司,開始生產電晶體。

英特爾(Intel)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於
1965年提出「摩爾定律」(Moore''s Law),預測晶片
上的電晶體數量每1.5年至2年會翻倍。

張忠謀說,摩爾定律維持了50年,電晶體隨著成本
降低,應用也更加廣泛,晶片無所不在,從國防導彈
到智慧手機和汽車都使用晶片;蘋果(Apple)先進
的智慧手機中已有150個電晶體。

談到半導體的分工,張忠謀表示,整個晶片製程
中,會先有工程師設計晶片,之後晶圓製造及封裝,
以前所有流程都是在一家公司完成。他於1987年在台
灣設立台積電(2330),開創晶圓代工商業模式,不
會和客戶蘋果、輝達(NVIDIA)競爭,讓晶片設計
者得以專注於設計晶片。

張忠謀說,美國於50、60年代在晶圓製造有非常好
的競爭優勢,不過目前情勢轉變,台灣在晶圓製造具
有優勢。而台灣的優勢是人才,有非常敬業的工程
師。

張忠謀表示,台灣的人才願意在晶圓廠的環境中工
作,台積電每年離職率約4%至5%,美國70、80年代
離職率達15%至20%。訓練作業員和工程師需要數年
時間,而流動率超過10%,「怎會有好成績」。

此外,台灣交通方便,張忠謀指出,台灣在新竹、
台中和台南有3個製造基地,彼此可以透過高鐵連
結,1000至2000名工程師可以住在不同的城市,這樣
的作法在美國可能行不通。

張忠謀說,全球25億人口的開發國家中,幾乎每個
人都有使用晶片產品,晶片製造至關重要,而台灣目
前是晶片製造的領導者,同時需要捍衛這樣的領導地
位。(編輯:張良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